我國著名的地震學家傅承義教授曾經說過:“用現代的科學方法來觀測地震,在中國可以說是從一九二0年的甘肅大地震之後才開始的”。
一九二0年十二月十六日的海原8.5級地震,是一次中國地震史中有記載的最強烈的地震之一。因當時海原屬甘肅管轄,所以許多學者稱為甘肅大地震。在蘭州市白塔山三台閣的一塊匾上,稱這次大震是“環球大震”。
為了研究本次地震發生的原因,調查地震所造成的人畜傷亡和經濟損失,在一九二一年四月,內務部、教育部、農商部派遣的翁文灝、謝家榮等六委員赴災區調查。他們調查的目的,正如他們說的:“此行目的,有注意科學之研究,故除調查震災狀況,勘探山崩地裂諸現像外,多從事於地質之考察,俾明此次地震之起源及地殼之關系焉”。周總理一九六六年五月在接見邢台地震科學討論會代表時,對翁文灝、謝家榮等人的現場考察給予了高度評價。周總理指出:“說舊社會有了地震不去實踐,是否這樣差?一九二0年六盤山大地震總有人去看過,不要否定一切,歷史也要一分為二,批判吸收吆1
一九二0年海原地震後,由當時的中央地質調查所正式開始負責地震工作。我國現代地震台開始建立,國內任何地方發生地震,中央地質調查所都要設法向政府報告,並作為研究資料進行收集和整理。所以說,海原地震後,地震作為一門科學研究在我國正式開展起來。
(延水,摘自“地震知識”20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