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理專稿:發現北美洲最小的食肉恐龍

考古

導讀來源:華夏地理論壇志願翻譯小組譯者:vivimay轉載請注明譯者及出處圖中安放在加拿大硬幣上的,正是伊氏西爪龍的爪子。2009年3月,一項研究中稱這個新發現的物種是迄今為止北美洲最小的食肉性恐龍。供圖:Nicholas Longrich正文:Matt Kaplan2009年3月16日北美洲新近發現的恐龍看起來像個怪物:剃刀一樣的爪子,運動員一樣的身體,與《侏羅紀公園》中的迅猛龍十分相似。只是如 ...

來源:華夏地理論壇志願翻譯小組譯者:vivimay轉載請注明譯者及出處

圖中安放在加拿大硬幣上的,正是伊氏西爪龍的爪子。2009年3月,一項研究中稱這個新發現的物種是迄今為止北美洲最小的食肉性恐龍。供圖:Nicholas Longrich正文:Matt Kaplan2009年3月16日北美洲新近發現的恐龍看起來像個怪物:剃刀一樣的爪子,運動員一樣的身體,與《侏羅紀公園》中的迅猛龍十分相似。只是如果它能比雞大一點就好了。一項新的研究說:這個19英寸(50釐米)高,七千五百萬年前的伊氏西爪龍是目前北美最小的食肉恐龍。在加拿大阿爾伯達省新發現的這種恐龍,在許多方面都可視作為它的遠房兄弟迅猛龍的迷你版。但是仔細地分析伊氏西爪龍的特征,會發現它顯然與鳥類恐龍更相近:比如有著四個翅膀的小盜龍和長著羽毛的中華鳥龍。為什麼小恐龍卻是大發現對於古生物學家來說,小且稀少的發現往往比大的更有意義。當動物死亡之後,它的遺體會以任意的方式被完全分解。食肉動物或者食腐動物會吃掉它們的肉體、嚼碎它們的骨頭。風、雨水、河流和波浪會破壞和磨損它們的遺體。由於熱、腐蝕和地下壓力的緣故,即使是埋藏於地下的骨頭也不可能幸免。因為這種種的作用,小塊的骨骼幾乎不可能被保存下來。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古生物學家們對發現七千五百萬年前的小型食肉動物化石表現出如此高漲的熱情。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古生物學家Kevin Padian說:“發現這麼小的動物實在是太酷了1盡管他並未參與到這項明天即將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上的研究之中。險些失之交臂這種小型動物的大發現最初卻險些被發現者所忽略。“當標本剛剛被采回的時候,它太小了以至於采集者不會把它當作恐龍化石,盡管之前她已經采集過許多恐龍標本”合作者阿爾伯達大學的古生物學家Phillip Currie說。進一步的觀察表明,這種小型食肉動物的髖骨與迅猛龍相似,才得以將這塊新發現的標本定義為恐龍。而髖骨是連合在一起的,是成年動物的特征之一,說明這塊標本上的並不是一個幼年個體。關於伊氏西爪龍,研究者們最近還有一項新的發現:它們僅依靠趾骨和盆骨行走。由於沒有更多的骨頭,伯克利的Padian說:“我們不知道這個新物種的其它部分是什麼樣子。”

精選文章: 考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