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了解各國彙率的變化,掌握出境游目的地選擇的規律,是出境旅游者享受“降價”空間的最精明選擇。從次貸危機發展到信貸危機,再到實體經濟的衰退,以美元為中軸,全球貨幣體系被分化為兩大陣營:貨幣貶值國家和貨幣升值國家。

美國:除了屈指可數的幾個貨幣升值國家,如加拿大、日本等,大多數國家相對於美元貨幣都是貶值了的。作為全球貨幣體系中相對於美元升值的貨幣,可謂寥寥可數。人民幣作為其中之一,對美元已經升值了近20%,這對於中國的出境旅游者而言,無疑是個危機中利好的消息,用人民幣兌換美元到美國旅游時,人民幣的購買能力是增強了的。歐元區、英國、冰島 歐元區國家,也包括英國、冰島等,歐元從最高時1歐元換1.60美元跌到了1歐元換1.23美元。冰島也曾堪稱世界上物價極高的國家之一,在2006年,克朗與人民幣的彙率大約為8比1。而受金融危機影響,目前冰島克朗與人民幣的彙率接近15比1,比兩年前貶值將近1倍,很多貨品堪稱低價。中國旅游者在這些國家旅游是可以充分享受到貨幣升值的利益的。澳大利亞:貨幣貶值國家還有資源型國家,如澳大利亞等。因為貨幣對美元升值已久,信貸危機爆發後投資者發現這些一貫被認為財經穩健的國家實際上問題一點也不比美國少,且由於需求減少,資源型國家的礦產資源再也不能賣出好價錢,因而貨幣相對於美元大幅度貶值。其中,澳元算得上是其中最突出的貨幣,7月中旬1澳元尚且能換到0.98美元,到了10月底最低只能換0.60美元,相對美元貶值了40%。澳大利亞旅游局代表倪建華表示,澳幣的貶值並沒有讓澳大利亞的酒店和物價抬升,與去年相比,中國游客赴澳旅游相當劃算,旅游消費可節省25%。據統計目前中國人在澳大利亞旅游的人均消費是5000澳元,花費同樣的錢,可以買到更多的東西,自然會吸引來澳大利亞旅游的游客增加購物計劃。南非:南非的貨幣蘭特彙率下跌,隨即反映到旅游線路的價格上。在南非旅游的旺季,其價格反而比以前降了1000多元,除了坐船觀看海豹、企鵝和鯨魚等外,去南非旅游最吸引人的莫過於鑽石了,而現在到南非旅游最合適的就是購買鑽石。韓國:由於西方國家金融市場動蕩,為救燃眉之急,金融行業首先要做的就是從新興經濟體撤資,資金回流,新興經濟體貨幣因而隨之大幅貶值。其中韓國是亞洲國家的代表。2007年年底,900韓幣能換到1美元,2008年10月到11月間,則需1300到1400余韓元換1美元。首爾曾經被權威人力資源機構評選為2006年全球最昂貴的城市,而現在,其物價水平已經向北京和上海等國內大城市看齊,選擇在這個時間段到韓國旅游,一定可以花更少的錢享受到更增值的服務。韓國旅游發展局負責人表示,之前韓國旅游對中國游客來說最大的優勢就是距離近、時尚物品豐富,但是價格因素多少消減了中國游客的部分購物熱情。現在韓元對人民幣彙率持續走低,很多化妝品和時尚服飾的價格只有國內一半,這種價格優勢吸引中國游客利用短假期到韓國旅游和購物。泰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同處新興市場的東南亞國家,半年中也經歷了貨幣的持續貶值。泰國2008年夏天政局動蕩曾引來貨幣貶值,此後更是一路從30泰銖兌換1美元貶到35泰銖兌換1美元。相對於人民幣更從幾年前的1元人民幣兌4泰銖貶到了5泰銖。印度盧比一年中從40盧比兌1美元貶值50盧比1美元。印度尼西亞在東南亞國家中貶值最多,其貨幣自2008年來貶值已經超過30%。這些國家,無疑也是在金融危機時出境游的優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