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地理論壇志願翻譯小組譯者:jackk168轉載請注明譯者及出處
在查爾斯達爾文誕辰200周年(2009年2月12日)之際,國際地理新聞訪問了幾位頂尖科學家,請他們選出能表明進化發展最重要的化石,其中7個在下文展示,首先要看的是“魚足動物”。

提克塔利克:“魚足動物”2004年在加拿大北極區發現,有著3.75億年歷史的魚足動物不僅有魚腮和魚鱗,還有四足動物的特征,包括了四條腿、肋骨、柔韌的頸部和類似於鱷魚的頭。其重要性:Tiktaalik被認為是水生生物開始向陸地過度解階段的證據——從魚鰭到肢體化石的連接,像是棘螈是這種最早期的四足動物。早期的達爾文支持者猜測這種魚發生變化成為兩棲動物。“棘螈和魚足動物使動物進化到了一個新的階段,”洛杉磯西方學院的地質學者Donald Prothero說。魚足化石的發現和其它“缺失環節”物種都能驅散達爾文心中的疑慮——進化中過渡期的化石物種缺失會是“我理論的最顯而易見並且是最致命的被反對理由”。——圖片由國家科學基金會Zina Deretsky提供

始祖鳥:最早的鳥類化石最早是在1861年德國發現,有1.5到1.45億年歷史的始祖鳥的特征是前肢和尾巴上長有翼羽。其重要性:它是已知最早會飛的鳥類(在插圖的鴿子和嗜鳥龍之間),是在《物種起源》發表後不超過2年時發現的,充分支持了達爾文的化石預測,生物進化與主要物種群的聯系——在這裡,是鳥和恐龍。洛杉磯自然歷史博物館恐龍研究院負責人Luis Chiappe表示,這個典型的缺失環節中它們與食肉恐龍有著同樣的特征——在腕關節、口鼻部、尾巴和骨盆,還有鳥類也是一樣,“像是不對稱的翼羽和超長羽毛翅膀。”—Illustration by Roy Andersen

比目魚化石:半路比目魚這個在2008年展示的比目魚化石有5千萬年歷史,它的眼睛並不是對稱長在身體兩邊,也不是像現在的比目魚那樣都在一邊。其重要性:缺少比目魚變遷期的化石——證明其眼睛是如何一代代慢慢地“移往”現在這樣,這也是達爾文進化論反對者曾駁斥的。“但是比目魚化石和[同志化石比目魚]Heteronectes都展示出,不管它是因什麼壓力導致這樣的進化,不對稱的比目魚頭的確是有在慢慢地演變著,”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Per Ahlberg說。—Photograph courtesy University of Chicago Medical Center

陸行鯨:走路的鯨魚陸行鯨化石發現在1992年巴基斯坦,有著5千萬年歷史的陸行鯨化石骨架表明了它能用四條腿在陸地走和水中游。其重要性:要說明從陸地哺乳動物到鯨的跳躍是另一個令達爾文頭痛進化論難題,他認為熊類可能是鯨的始祖。最近出土的化石使鯨的祖先可追溯到一種有蹄外形像狗的植食動物,而且基因分析證實了現存動物中河馬是鯨的近親。西方大學的化石專家Donald Prothero說,陸行鯨是“最完整、研究最透徹和有著類似鯨魚頭的清晰個案,水生動物的生活方式最初由有蹼前掌和腳開始的,也可以說是完全的四足動物了。”—Illustration by Shawn Gould

東非直立人:圖爾卡納人種東非直立人(這是在博物館的展覽品)是身體協調性類似我們,身材高大但大腦不發達的人種。他們有著160萬年的歷史,大部分是1984年在肯尼亞圖爾卡納湖附近發現的,這個人中通常被簡稱為圖爾卡納人種。其重要性:達爾文幾乎不敢在《物種起源》中提及有關人類進化。但從另外一個方面說他的理論令人震驚的暗示是明顯的。自從1890年起源中“缺失環節”的爪哇猿人被發現之後,因化石證據把我們與古人猿聯系起來使得人類系譜圖擴大了許多。倫敦大學學院的Fred Spoor說,我們最早的祖先很可能是采用兩條腿走路的猿,而“圖爾卡納人”正是處在現代人類與其它靈長類進化過程中的中間體。—Photograph by Kike Calvo via AP Images

始祖馬這種像狐狀馬是1867年在美國南部發現的,現在被稱為始祖馬(蹄兔屬獸類),Eohippus(黎明馬)是始祖馬第一具骨架被發現時的名字。其重要性:當達爾文把他的進化論公之於世時,並沒有確鑿的證據去證明現在的動物是如何慢慢從史前時期進化的——直到始祖馬的出現,一系列的化石發現向人們描述了馬類動物超過5.5千萬年的演變。芝加哥大學的Paul Sereno說,始祖馬的歷史地位就像始祖鳥那麼重要。古生物學家把它叫做始盜龍——是位於恐龍系譜圖根部的一種小型變遷期恐龍。—Illustration by Joe Tucciarone

三叉棕櫚龍:哺乳動物出現得到南非和南極洲研究中心的證實,這種古哺乳動物的原型出現在2億4千5百萬年前的爬行動物時期。其重要性:剛好處在哺乳動物和爬蟲動物之間,三叉棕櫚龍對揭示哺乳動物的進化起了關鍵的作用。從爬蟲動物身上遺留下來的尖牙,三叉棕櫚龍挖去表層在像貓那樣的大小洞穴中下蛋。就像哺乳動物那樣,它時熱血動物,有腮須,科學家懷疑它還有毛皮。“三叉棕櫚龍展示了哺乳動物的起源,”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者Paul Barrett說。“哺乳動物的起源已經理清楚了,而且還有一連串的化石構成一系列的裂變,展示出哺乳動物是如何一點一點進化的。”—Illustration by Johan Scher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