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與北京地名

人文地理

導讀《論語》是記錄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經典著作,對我國思想文化的發展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說起來,它與北京的地名還有著密切的聯系,有些街巷的名稱就是從《論語》中而得的,而且極富哲理性。 裡仁街位於宣武區西南部,其得名源於《論語·裡仁》篇中。其原文是:“子曰:‘裡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裡”是指居 ...

《論語》是記錄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經典著作,對我國思想文化的發展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說起來,它與北京的地名還有著密切的聯系,有些街巷的名稱就是從《論語》中而得的,而且極富哲理性。

裡仁街位於宣武區西南部,其得名源於《論語·裡仁》篇中。其原文是:“子曰:‘裡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裡”是指居所住,“仁”是指有道德的人。用白話說,就是與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最美好的。如果你選擇的住處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麼能說你是明智的呢?此街形成於清末,曾以菜地、墳地居多,街中原有一座寶塔寺,為舊時祭祀神靈的場所,所以當時稱裡神街,因“神”與“仁”諧音,以後便榷論語》裡的“裡仁”二字諧音為裡仁街,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

仁壽路位於宣武區東南部,曾因臨近仁壽寺而得名。“仁壽”二字也是出自《論語·雍也》:“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孔子認為,影響人長壽的原因有三個方面:一是居住環境不適宜、飲食不當、勞逸過度,死於疾病;二是奢欲過盛、越位干政、貪得無厭,死於刑律;三是嫉妒憤恨、不自量力、以弱犯強,死於爭戰。他的觀點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對現代人的生活仍然有著警示作用。北京歷史上曾建有多座仁壽寺,以前門外的仁壽寺最為知名。此寺原為元時的顯德廟,明萬歷元年(1573年)由仁聖太後出資重建,並榷論語》中的“仁者壽”之意思,敕名仁壽寺,民國初年,在該寺廟的西側開拓了道路,故稱仁壽路。1949年仁壽寺被拆除,但地名卻保留下來。

忠恕裡位於崇文區西部,臨近天壇,以《論語》中的“忠吮而得名。《論語·裡仁》中有“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意思是說要以誠實寬容和像對待自己一樣的態度對待他人。這是孔門的弟子以忠恕作為貫通孔子學說的核心內容,也是儒家處理人際關系的基本原則之一。清末的時候,此地是一個大水塘,民國時逐步形成居民區,並以做小生意的人居多。也許是告誡生意人要誠實寬容,買賣公平,所以才榷論語》中的“忠吮的街巷之名。

恭儉胡同位於西城區東部,其得名也是出自《論語》。明朝時因內宮監署設在此,而稱內宮監胡同,民國後,去“內”,“宮監”諧音為“恭儉”,榷論語》中的“溫、良、恭、儉、讓”中的“恭儉”二字,得名恭儉胡同。《論語·學而》中有:“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子貢贊嘆自己的老師具有溫和、良善、恭敬、節儉、謙讓的品德,這種方式與別人有所不同。恭,既是恭敬別人,也同時尊重了自己。不卑不亢,恭恭敬敬,低調做人了,才能高調做事。儉,既是勤儉,從不認為鋪張浪費就是富官達貴。

這些出自《論語》的北京地名,對提倡與弘揚優良的道德,培養崇高的情操,起到了潛移默化的正面誘導作用,至今仍具有現實意義。


精選文章: 人文地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