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地理論壇志願翻譯小組譯者:cathelindan
轉載請注明譯者及出處

Bonnie是一只生活在華盛頓國立動物園的母猩猩,她已經吹了將近20年的口哨了。於2008年12月公布的研究結果表明,Bonnie的這項天賦可能包含了人類語言起源的線索。
——照片提供:Smithsonian 國立動物園
Rebecca Carroll 於華盛頓
國家地理新聞
2008年12月22日
對於Bonnie會吹口哨這件事情,她的飼養員並不感到驚訝,因為這只華盛頓國立動物園裡體重140磅(63.5公斤)的猩猩已經吹了大約20年的口哨了。
現在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她所發出的聲音可能包含了與人類語言產生相關的線索。
集動物保管員和研究員於一身的Erin Stromberg說:“我們猜想是以前有人在吹口哨的時候,被Bonnie看見了,於是她就跟著學會了。”
專門負責管理園裡的大型猿類以及大熊貓的Lisa Stevens表示,關鍵的一點就是這只猩猩並沒有受到過任何學習吹口哨的訓練。
當其他猩猩還需要通過大量訓練才能夠掌握發出新聲音的方法時,Bonnie卻是第一只能夠獨立從其它物種身上學會發出新聲音的特例。
Stevens說:“這可不是什麼詭計,這是她自己學會的。”
模仿行為
眾所周知, 猩猩善於模仿人類的行為。比如說Bonnie有時會模仿飼養員給她清理的樣子,自己給自己清理,雖然飼養員並不提倡這種行為。
《the Great Ape Trust of Iowa》這本書的第一作者 Serge Wich 表示,在印度尼西亞,人們還發現過猩猩模仿人做出洗衣服的動作。
“我們知道猩猩有能力模仿這些運動,但我們還從沒有發現一個確實能發出聲音的例子。”Wich說,他在12月8日瑞士蘇黎世大學的一個專題討論會上介紹了他所進行的研究。
他說:“至少現在,我們有了一個沒有經過訓練就能發出聲音的實例。”
他表示,下一步的研究是弄清楚猿猴在學習發聲方面的靈活性。比如,它們是不是能夠根據內容的不同而調節所發聲音的聲調和音高。
他說:“研究這些東西對我們非常重要,因為它們能為我們了解人類語言的演變過程提供線索。”
吹口哨
雖然,Bonnie所學的口哨並不是直接為了交流或者吸引注意,而只是單純為了吹口哨而吹口哨,但她很願意為了研究工作而模仿管理員Stromberg的口哨聲。
Wich說:“Bonnie會在聽到一聲短的口哨聲後發出短的口哨,而在長口哨聲之後發出長口哨。”
蘇格蘭聖安德魯大學的W. Tecumseh Fitch 說,研究表明猩猩對呼吸的控制力比我們預計的要好。
Fitch是人類語言進化方面的專家,但他並沒有參與此項研究。他表示,這項研究為一個古老的想法提供了佐證,即猿類能夠對嘴巴,唇部以及聲調進行復雜且有意識的控制,就像我們人類一樣。”
“它們缺乏的就是對喉部的控制力”這裡的喉部是指包括聲帶在內的喉嚨的一部分。
聲音的變化
來自威斯康辛大學的Charles Snowdon提示說,Bonnie的口哨聲並不比一些鳥類甚至是海豚所模仿的聲音復雜多少。
“有關於是否有靈長類動物能夠自行學習發聲或者是能更改它們所發出的聲音一直存在很多爭論。”Snowdon說,他從事聲波傳送及其發展的研究工作但並未參與此項研究。
“直到現在才終於發現了一只靈長類動物能為直接模仿發聲理論提供一點證據,”他說,“真正有意思的問題在於,為什麼再難找出更多的能夠直接模仿並且發出聲音的證據呢。”
第一作者Wich指出,根據動物管理員的說法,顯然,一只過去和Bonnie被圈養在一起的已經過世的猩猩也曾從Bonnie那兒習得了吹口哨的絕活。
如果說,猩猩之間能夠互相學習發聲,那麼這就能解釋為什麼在野外,不同群體的猩猩會發出具有不同變化的聲音了。
動物管理員Stromberg說這能說明這種猩猩具備了學習人類聲音的技巧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