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禿鹮幼仔300年來首次在歐洲破殼而出

生物

導讀 一群北方禿鹮跟著科學家駕駛的機動滑翔飛翼踏上飛躍歐洲阿爾卑斯山的遷徙之旅,行程841英裡(約合1353公裡) 德國學生斯特法尼-赫瑟和奧地利學生丹尼拉-特羅伯,正准備帶領禿鹮踏上遷徙之旅。從禿鹮破殼而出的那一天,他們就一直照料這些珍稀鳥類 年幼的禿鹮飛往意大利的覓食地。由於瘋狂捕殺,它們已經在歐洲消失了300年 一只北方禿鹮,鳥冠呈黑色,羽毛呈貓� ...

一群北方禿鹮跟著科學家駕駛的機動滑翔飛翼踏上飛躍歐洲阿爾卑斯山的遷徙之旅,行程841英裡(約合1353公裡)

德國學生斯特法尼-赫瑟和奧地利學生丹尼拉-特羅伯,正准備帶領禿鹮踏上遷徙之旅。從禿鹮破殼而出的那一天,他們就一直照料這些珍稀鳥類

年幼的禿鹮飛往意大利的覓食地。由於瘋狂捕殺,它們已經在歐洲消失了300年

一只北方禿鹮,鳥冠呈黑色,羽毛呈貓眼石色。它們是一種極度瀕危物種,曾在歐洲生活180萬年

科學家正為禿鹮安裝電子追蹤裝置,保護它們免遭捕獵者毒手

左側照片中的人就是奧地利生物學家約翰尼斯-弗裡茨博士,他利用“印刻效應”獲得禿鹮幼仔的信任,而後將它們重新引入歐洲。右側的照片為《伴你高飛》劇照,正是這部影片賦予弗裡茨靈感,促使他使用機動滑翔飛翼帶領禿鹮完成遷徙

北方禿鹮外表與眾不同,被列為一種極度瀕危物種,射殺這種鳥類是一種非法行為

3月2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在奧地利生物學家約翰尼斯-弗裡茨博士的幫助下,北方禿鹮重新回到歐洲。300年來,它們的幼仔第一次在歐洲土地上破殼而出。為了與北方禿鹮建立起親密的關系,弗裡茨利用了所謂的“印刻效應”,讓破殼而出的小禿鹮第一眼看到的並不是自己的媽媽,而是他。

一度在歐洲消失

北方禿鹮是一種極度瀕危物種,曾在歐洲生活180萬年,後因獵人的瘋狂捕殺在歐洲消失蹤跡。在弗裡茨的幫助下,它們被重新引入歐洲的3個地區。弗裡茨非常喜歡鳥,他借助機動滑翔飛翼引領北方禿鹮飛往這些地區。弗裡茨利用所謂的“印刻效應”與北方禿鹮建立起密切的關系。所謂的印刻效應就是讓北方禿鹮幼仔破殼而出後第一眼看到的是他,而不是它們的媽媽。

獲得它們的信任後,弗裡茨“勸說”北方禿鹮尾隨他的機動滑翔飛翼,往返於托斯卡納、奧地利和德國阿爾卑斯山地區的覓食區。他說:“我們已經重新將這種鳥類引入3個山區。這是一項偉大的成就。在因獵人的捕殺在歐洲消失蹤跡後,這是北方禿鹮第一次回到歐洲。”

2011年,25歲的德國學生斯特法尼-赫瑟和29歲的奧地利學生丹尼拉-特羅伯用了6個月時間,扮演剛剛來到歐洲的北方禿鹮幼仔的父母。兩人從早忙到晚,悉心照料小禿鹮,給它們喂食,幫助它們梳理毛發,同時教它們如何在野外生存。此外,他們還讓小禿鹮玩捉蚯蚓的游戲,一方面提高它們對周圍世界的興趣,一方面鍛煉它們的覓食能力。

在最後6周,小禿鹮接受飛行訓練。每天,他們都駕駛機動滑翔飛翼引領禿鹮飛躍奧地利薩爾茲堡的阿爾卑斯山,為遷徙到意大利托斯卡納的長途飛行做准備。2011年10月,二人帶領16只禿鹮飛往托斯卡納的冬季覓食地,行程達到841英裡(約合1353公裡)。每天,他們在一個預先做好安排的地點降落,地面工作人員為禿鹮准備了食物,幫助它們保持體力。在36天的飛行中,3輛地面支持車負責進行全程監視。

再引入獲得成功

弗裡茨於10年前啟動這項計劃。在此之前,他曾參加康拉德-勞倫斯研究中心組織的鳥類研究計劃。化石記錄顯示北方禿鹮曾在歐洲生活了180萬年,300年前消失蹤跡。在弗裡茨的幫助下,這種極度瀕危鳥類被重新引入歐洲阿爾卑斯山的3個繁殖地。他說:“我一度懷疑將這種獨特的鳥類重新引入野外能否取得成功,在看了《伴你高飛》之後,我消除了心中的疑慮。這部影片給我留下深刻印像,威廉-萊斯曼的加拿大雁實驗鼓舞了我。我決定效仿這項實驗。”

最初,弗裡茨一個人實施這項計劃,幾年之後,他的支持者人數不斷增多,其中包括維也納的美泉宮動物園。這家動物園圈養著大量禿鹮,為弗裡茨提供了很多禿鹮蛋,幫助他實施這項計劃。當然,這項計劃也遇到很多挑戰。弗裡茨現年45歲,此前從未進行過這種嘗試,很多東西都得從頭學起。

他說:“我遇到的第一項挑戰是學會利用印刻效應。這種效應要求你從幼仔破殼而出便對它們進行教育,讓它們將你視為自己的父母。令人感到吃驚是,如果身邊出現不認識的人,它們不會與這些人接觸,而是選擇飛走。如果它們的人類父母出現,它們便會立即跑過去或者飛過去,用發出叫聲和搖晃腦袋的方式表達問候。這些行為說明它們認出了人類父母。建立起這種密切的關系後,人類能夠教會禿鹮很多東西,例如不讓它們對機動滑翔飛翼產生恐懼感。”

電子標簽很“給力”

弗裡茨表示第一次孵化禿鹮的經歷讓他永生難忘——最初孵化的10只禿鹮幼仔沒有一個活下來。現在,他每年挑選一些學生,照料禿鹮幼仔。最近孵化的16只幼仔由兩名學生負責照料,最後有15只順利完成遷徙。他說:“這是一個極高的成功率。我們的再引入計劃取得豐碩成果。此次遷徙中,只有一只因患病未能完成遷徙。這只禿鹮被留在奧地利卡林西亞的一個圈養基地,它將在這裡度過余生。其他15只將與其他禿鹮生活在意大利,形成一個群落。”

弗裡茨的團隊通過努力,讓“收養”禿鹮成為一個沒有瑕疵的過程。在駕駛機動滑翔飛翼飛往意大利過程中,他們克服了一系列挑戰。不過,他們仍有一個障礙沒有逾越,那就是人類。弗裡茨說:“每年都有很多鳥死於捕獵者之手。在意大利等國家,獵殺候鳥成為一種傳統。過去,獵殺候鳥主要為了吃肉,現在主要為了娛樂。雖然禿鹮是一種極度瀕危物種,獵殺這種鳥類是一種非法行為,但它們仍無法幸免於難。面臨這種情況,我們決定使用電子標簽。2011年,我們開始為禿鹮安裝這種標簽,截至10月,安裝電子標簽的禿鹮已經達到半數。這種裝置是專門為我們的實驗制造的。3月,所有禿鹮都將安裝電子標簽。”

弗裡茨指出,雖然生活在意大利的禿鹮混合成一個群落,但它們實際上來自於不同的繁殖地。其中一些將飛回德國巴伐利亞的伯格豪森,其他則將飛回奧地利的薩爾茲堡和施阿恩史坦的棲息地。(孝文)


精選文章: 生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