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三度打算出兵朝鮮始末

歷史

導讀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遠東軍總司令兼“聯合國軍”司令麥克阿瑟曾多次建議並邀請蔣介石派兵參加朝鮮戰爭,蔣介石也先後三次准備派遣其第52軍入朝參戰。但是,美國政府從其全球戰略決策考慮,最終都否決了麥克阿瑟的建議並拒絕了蔣介石出兵朝鮮的要求。在事隔50年後的今天,筆者根據掌握的有關歷史資料,願將這段塵封的歷史整理出來,披露給讀者。朝鮮 ...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遠東軍總司令兼“聯合國軍”司令麥克阿瑟曾多次建議並邀請蔣介石派兵參加朝鮮戰爭,蔣介石也先後三次准備派遣其第52軍入朝參戰。但是,美國政府從其全球戰略決策考慮,最終都否決了麥克阿瑟的建議並拒絕了蔣介石出兵朝鮮的要求。在事隔50年後的今天,筆者根據掌握的有關歷史資料,願將這段塵封的歷史整理出來,披露給讀者。

朝鮮戰爭爆發後,麥克阿瑟和李承晚面對潰敗的戰局決定請求國民黨軍出兵援戰。逃匿台灣的蔣介石感到這是“反攻大陸的天賜良機……”

1949年6月底,美軍撤出韓國各駐地後,韓國總統李承晚立即派兵接防,將其國防軍中的步兵第1師部署在甕津、開城地區,步兵第7師部署在開城及其以北地區,直接守備三八線前沿陣地,第2師駐大田,第3師駐大丘,第4師駐原州,第5師駐光州,第6師駐墨湖。另又增設首都警衛司令部,擔任漢城地區的守備,並開始向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頻頻進行武裝挑釁活動。

1950年1月,李承晚到日本東京同美軍遠東總司令兼駐日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舉行了秘密會談。返回韓國後,便更加猖狂地指使韓國的部隊,在三八線上對朝鮮進行武裝挑釁活動,到1950年6月初累計已達1270多次。

1950年6月17日到21日,美國國務院顧問杜勒斯又親赴漢城同李承晚進行秘密會談,並且還到三八線前沿進行軍事視察,公開為韓國的軍事挑釁活動撐腰打氣。杜勒斯前腳剛走,6月24日,以美國國防部長約翰遜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上將等人為首的軍事觀察團,又到韓國進行軍事訪問,當日匆匆離開漢城後抵達東京。

6月25日凌晨4時,就在美國軍事觀察團離開的的第二天,韓國和朝鮮的雙方軍隊,在三八線上爆發了激烈的武裝衝突。同日上午6時,朝鮮人民軍大興反擊,在飛機、坦克和重炮的掩護下,對甕津、開城、議山、春川等地展開了猛烈的進攻,並在江陵以南施行兩棲登陸。上午9時,守備甕津、開城的韓國步兵第1師在遭到殲滅性的打擊後,放棄了甕津和開城,春川也陷入重圍。李承晚馬上通過台灣駐韓國大使邵毓麟向蔣介石發出緊急求援的密電。

6月25日中午,蔣介石向李承晚馳電聲援,並表示將采取有效步驟對韓國進行援助。同時在台北陽明山“總統官郾召集陳誠、何應欽、周至柔、孫立人、張群、吳國楨、俞大維、王叔銘、桂永清、蔣經國等人,召開緊急軍政會議。會上決定台灣、澎湖、金門、馬祖地區從6月26日零時起,全面進入緊急備戰狀態,實行宵禁,停止三軍官兵的休假和外宿,加強台灣海峽和大陸沿海的海空巡邏及戰鬥准備;加強台灣的防空和民防措施;加強對交通運輸和經濟活動的管制和特務活動等。

台灣當局還動員居民普遍構築防空掩體,安置防空窗簾,設置對空監視警戒崗哨,實行燈火管制,進行防空預習,使本來已經人心惶惶不安的台灣,一下子變得更加恐慌動蕩了。當時在台灣的許多有錢的人家,紛紛把他們的資產向外國轉移,並舉家外遷。一些國民黨權貴的親屬特別是他們的子女,則尋找種種借口和途徑,爭相向美國和其他國家遠走高飛,尋求避難。

為了限制人口出境和資財外流,蔣介石隨即下令規定35歲以內的青年,除因公務或出國就學外一律禁止出境,只有那些年老體弱病殘婦幼者方可離台到外國定居;其他人員申請出境者,必須具備可靠保人負責出境人員能如期返台,另外還要交兩萬元新台幣的現金;禁止任何私人的資金外流,外彙控制更緊,審批手續極為嚴密。接著又公布了戒嚴法和其他加強恐怖統治的法令。


精選文章: 歷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