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套人民幣100元票樣

第一套人民幣50元票樣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掛牌儀式在石家莊中華北街11號隆重舉行。此時,在遠方的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戰場上,大決戰的隆隆炮聲正在宣告著蔣家王朝的覆滅,同時也像是在為未來新中國的中央銀行典禮而喝彩。同日,人民幣在石家莊市和中共中央所在地平山縣正式發行。在人民幣發行之前,各解放區都有自己的銀行,並各自發行貨幣。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流通範圍較孝種類繁多的區域性貨幣和地方流通券。這些貨幣大多源於抗戰時期。隨著解放戰爭的勝利推進,各解放區開始連成一片,原先的割據狀態被打破,各區之間物資交流、貿易往來增多,新形勢要求各解放區統一財經政策。1947年3月15日,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華北財經會議在河南省武安縣(1949年劃歸河北省)冶陶鎮召開。為了統一思想,中央派遣董必武前往指導會議。董必武帶著夫人和孩子從陝北一路東行。當他們走到山西五台縣東山區大槐莊時,所帶的干糧吃光了。警衛員跑到一個小店買燒餅,但店家不收陝甘寧邊幣,甚至連公家開的商店也只認晉察冀邊幣,最後只好空手而歸。孩子餓急了,董必武的夫人只好用一塊新布料換了兩個燒餅。這件事使董必武深切體會到貨幣統一的必要性。同年4月,中共中央決定成立華北財經辦事處,以統一華北各解放區的財經政策,指導各解放區財經工作的開展。辦事處駐地在河北平山縣夾峪村,距劉少奇、朱德領導的中央工作委員會駐地西柏坡約兩公裡。辦事處工作人員有五六十人,對各解放區的情況了如指掌。這個精干的機構,肩負起了戰時“財經內閣”的神聖使命。董必武在起草《華北財經辦事處組織規程》時,就將“籌建中央財政及銀行”列為規程的第五條。中央批准後,華北財經辦事處便開始醞釀籌建中央銀行,並開始考慮新貨幣的設計和印制問題。經過一番考慮,董必武致電中共中央:“已派南漢宸赴渤海找張(鼎丞)、鄧(子恢)商議建立銀行的具體辦法。銀行的名稱,擬定為中國人民銀行。是否可以,請考慮示遵。名稱希望早定,印鈔時要用。”當時毛澤東率中央機關正在陝北轉戰。接電後,他和周恩來、任弼時仔細推敲,回電說:“目前建立統一的銀行是否過早一點兒?進行准備工作是必要的,至於銀行名稱,可以用中國人民銀行。”自然而然,後來由人民銀行發行的貨幣,就叫人民幣。1947年冬天,在河北平山縣夾峪村一座農家小院的門前,掛出了“中國人民銀行籌備處”的牌子。成員們的工作是搜集各解放區貨幣發行政策、發行指數、物價指數和設計人民幣票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