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龍鳳帖”、“鴛鴦禮書”、“網絲婚書”,史上最早的結婚證書——太平天國時期婚書《合揮》,三寸金蓮鞋、新娘頭飾、嫁妝等婚俗物品,昨日一一在珠海圓明新園華夏婚俗館亮相。據介紹,該館是華南地區首個以婚慶、婚俗文化為主題的博物展館,該館兩間展廳共展出從清代至今200多件實物展品。
結婚證件五花八門
昨日,圓明新園內華夏婚俗館正式開館,將向游客免費開放,其中光各式結婚證、訂婚證就有一百多件。記者現場看到,我國歷史上發現最早的結婚證書是太平天國時期的婚書《合揮》的復印件。
《合揮》中合是結合,揮是憑證之意,太平天國時期廢除封建買賣婚姻,男女雙方要求結婚時,先經過主管婚姻的婚娶官批准,然後發給繪有龍鳳圖記的《合揮》婚書,方能成婚。
所發現的這份《合揮》高29.5釐米,寬12釐米,色紙墨書,新人分別為李大明與柴大妹,《合揮》兩字寫在兩份騎縫處的中央,龍鳳圖記蓋在《合揮》兩字上,各一半。婚書一式兩份,與現在不同的是兩份《合揮》並非男女雙方各執一紙,而是一份留給結婚當事人,一份政府存檔。
另外一張清代網絲婚書更有特色,這張“結婚證”是用絲編織而成,沒有發證機關或證婚人,與《合揮》不同的是,網絲婚書只開列男(乾造)女(坤造)雙方的出生時辰“八字”,沒有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