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令:中國古代的助興游戲

文化

導讀酒的魅力,其實並不完全在於酒本身,還在於酒文化的豐富內涵和附加的娛樂功能。作為中華民族獨特文化現像的酒禮和酒令,無疑給酒增添了無限樂趣。酒令是中國獨有的游戲。它的出現與周代酒禮的產生有關。“酒食者所以合歡”,酒令是一種互動的游戲,給喝酒創造了一種合歡的氣氛。這是其一。其二,行酒令不但調動了喝酒的氣氛,還調節了每個人喝酒的量,體現了 ...

酒的魅力,其實並不完全在於酒本身,還在於酒文化的豐富內涵和附加的娛樂功能。作為中華民族獨特文化現像的酒禮和酒令,無疑給酒增添了無限樂趣。酒令是中國獨有的游戲。它的出現與周代酒禮的產生有關。“酒食者所以合歡”,酒令是一種互動的游戲,給喝酒創造了一種合歡的氣氛。這是其一。其二,行酒令不但調動了喝酒的氣氛,還調節了每個人喝酒的量,體現了參與者喝酒機會均等。酒令在春秋戰國的時候就已經有了。當時有幾種不同的酒令。一種是投壺,就是擱一個壺在那兒,然後把箭投進去,輸者喝酒。還有一種是射覆,拿一個盆之類的器具,上面蓋著讓大家猜裡面的東西。在南北朝的時候,酒令很快發展成為一種讓很多人終日留戀的群體游戲。在魏晉南北朝的時候有幾個特點:第一,特別好聚飲,酒桌上做詩就是從那時開始的;第二,對聯、連語、格律這些文字游戲,也是在酒桌上形成的。有名的《蘭亭集序》,王羲之他們當時就是用曲水流觴的方法來聯詩。這種比賽形式,也促進了詩的發展和完善,也是後來唐詩大繁盛的成因之一。當時還有一種酒令,是采用“竹制籌令”。把竹簽當籌,簽上面寫有酒令的要求,比如做詩、做對,抽到的人要按照簽上的要求去做。白居易的 “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當酒籌”,說的就是這種酒令。到宋代的時候,酒籌變成了紙,當時叫葉子,紙上面畫有故事,並寫清楚要罰幾杯。再發展到後來,就有了“葉子戲”,可以說“葉子戲”就是紙牌的起源了。而籌碼後來就變成了骨牌,這種骨牌在清末的時候逐漸發展成了麻將,成了另外一種游戲。後來酒令的發展可謂五花八門。謎語,最初也是在酒桌上出現的,包括燈謎、字謎,還有,就是說大話。歷史上曾有記載,漢武帝的時候,有一次比誰最能說大話,誰就不喝酒。第一個說大話的是丞相公孫弘,他說我只要一喊所有人就都能聽見,所以別人叫我天下嗷丈夫。接著東方朔說,我生下來只能坐著,因為我一站起來天就會被頂破。最後漢武帝判定,天下嗷丈夫輸,因為你只會大聲喊,罰喝酒。既然酒令是一種游戲、一種競賽,那就有一個公平性的問題,所以行酒令的時候是有裁判的,這個裁判就叫酒監。酒令的“令”字,就有強制的意思,約束的意思,要保證大家都按照這個秩序來實行。

精選文章: 文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