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報告稱2011年世界人口將破70億

文化

導讀當你拿到這份報紙的時候,世界人口已超過69億288萬7287,一個月之後,這個數字將會增加622萬,達到69億931萬8762。 德國世界人口基金會日前指出,地球人口正以每秒2.6人的速度增加,到2011年中後期,世界人口總數量將突破70億大關;到2025年,世界上的人口將達到80億;到2050年,全球人口將再增加22億。目前世界上82%的人口即57億人生活在發展中國家和地區。 聯合國人口司近� ...

當你拿到這份報紙的時候,世界人口已超過69億288萬7287,一個月之後,這個數字將會增加622萬,達到69億931萬8762。

德國世界人口基金會日前指出,地球人口正以每秒2.6人的速度增加,到2011年中後期,世界人口總數量將突破70億大關;到2025年,世界上的人口將達到80億;到2050年,全球人口將再增加22億。目前世界上82%的人口即57億人生活在發展中國家和地區。

聯合國人口司近日發布報告說,在2011年中後期的某一時刻,地球人口將達到70億。

速度

從60億到70億只花了短短12年

世界人口於1999年超過60億。美國人口咨詢局負責人比爾·布茨表示,世界人口在12年間從50億增長至60億,從60億增長至70億也將在相似的時間段內完成。

目前,世界人口每年增長約8000萬,超過18億婦女正處於生育年齡,地球面臨著人口爆炸。按照目前的狀況發展,地球人口至少也要繼續增長幾十年。

到2050年,地球總人數有可能達到105億,也可能停在80億———差別就在於一位婦女要一個還是幾個孩子。聯合國的人口統計學家在估算時取了一個中間數:最新預計,2045年世界人口也許將達到90億。

專家們普遍擔心,在現在的地球上,地下水位在下降,土壤在侵蝕,冰川在融化,魚類在消失,每天有近十億人口挨餓。今後數十年,可能會多出二十億張嘴要喂,而且大都在貧窮國家,在發展中國家,還有數十億人希望掙脫貧困。

1798年,英國牧師兼經濟學家托馬斯·馬爾薩斯宣布了他的“人口規律”:在戰爭、疾病和飢餓到來,並減少人口數量之前,人口發展的速度一定比食物供應的速度快。

數量

歐洲在下降,非洲人口問題大

現代醫學挽救了許多生命,農業的綠色革命使糧食產量翻了一番,人口在上世紀開始激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青霉素、天花疫苗、DDT等迅速出現,在印度,平均壽命從1952年的38歲提高到的64歲;在中國,從41歲提高到73歲。

如今,生育率下降的情況席卷全球大多數發達國家,就歐洲而言,出生率的一直下降使歐洲人口數量在本世紀從7.39億降至7.2億。德國人口已經連續負增長,到2050年預計人口將下降至7150萬。

“在占世界人口16%的地區,大多在非洲,高生育率仍然是個難題。”聯合國人口司主任茲特尼克說,非洲生育率仍為每位婦女五個孩子;在尼日爾是七個。另一方面,這個地區有17個國家的平均壽命仍然不到50歲。

趨勢

人口統計學家普遍相信,本世紀下半世紀,我們將結束歷史上獨一無二的“人口爆炸時代”,進入另一個時代,那時人口將持平甚至下降。

資源短缺比人口問題更大

孟加拉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國家,也是最直接受到氣候變化威脅的國家之一。上升的海平面可能會使數千萬孟加拉人流離失所。有很多人擔心最終一切會證明人口學家的預言是對的———地球供養不了90億人口。華盛頓地球政策研究所負責人萊斯特·布朗認為,食品短缺會導致全球文明崩潰。布朗認為,人類依靠自然資源生活,土壤侵蝕,地下水消耗的速度比它們得到補充的速度要快。所有這一切很快就會限制食物產量。

全球變暖是個很好的例子。由於長期的經濟繁榮,礦物燃料造成的碳排放在中國快速增長,但是中國的生育率已經低於更替水平。在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人口增長最快的地方,人均排放只是美國人均排放的百分之幾———因此控制人口對氣候沒有多大影響。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的布萊恩·歐內爾估算,如果到2050年人口達到74億,而不是89億,將減少15%的排放量。“那些說一切問題在人口的人錯了。”喬爾·科恩說。“人口甚至不是主要因素。”為了阻止全球變暖,我們必須把礦物燃料轉為替代能源———不管人口增長規模有多大。

人數並不是最主要問題,人們如何消耗資源的問題更重大———有些人留下的碳足跡比其他人大得多。人類未來的主要挑戰是,如何使更多人脫離貧困———德裡貧民窟的居民,盧旺達糊口的農民———同時還要減少我們每個人對地球的影響。

世界銀行預測,到2030年發展中國家中將有十億多人屬於“全球中產階級”。這是好事,但是如果這些人按今天美國人的速度吃肉、開汽車,對地球來說就是另一個災難。

印度人口增長

每年:1553萬 每月:27萬 每天:4萬2 每小時:1768 每分鐘:29

印度人口2025年超過中國

“我研究人口爆炸很久了。幾年前,在印度德裡散發惡臭的炎熱夜晚,我才感性地理解了它……當時氣溫超過40攝氏度,空氣中彌漫著灰塵和煙霧。街上擠滿了人。人們在吃、在洗、在睡覺。人們在串門、在爭吵、在尖叫。人們在把手伸進出租車窗戶,乞討。人們在大便、在小便。人們掛在公交車上。人們趕著牲畜。人、人、人、人。”

———保羅·埃利希

美國昆蟲學家保羅·埃利希1968年發表了《人口爆炸》,在全球掀起控制人口的思潮,聯合國通過人口基金鼓勵發展中國家實行計劃生育。

美國人口咨詢局的報告指出,在2025年以前,印度將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屆時其人口將超過17億,而中國人口也將超過14億。美國以3億3900萬人口位居世界第三。到那時,世界近六分之一的人口將生活在印度。

1966年,埃利希乘坐那輛出租車旅行時,印度有約五億人,現在已經有近12億了。德裡的人口增長更快,已達到約2200萬,因為從小村鎮湧來了大量的移民,擠在蔓生的棚戶區。

在今天的印度,絕育是避孕的主要方式,且大都由婦女承受。印度政府正在努力改變這種狀況;因為為男子做無手術輸精管結扎的費用遠低於為婦女做的輸卵管結扎,而且更簡單。政府將支付給他1100盧比(約25美元)獎勵費,相當於一個勞動力一周的工資。

上世紀70年代,當人們對人口炸彈的憂慮達到高峰時,印度政府在推出輸精管切除技術上再次做了努力,總理英迪拉·甘地和她的兒子桑傑利用緊急狀態權力迫使絕育手術大幅度增加。在這個計劃下,計劃生育工作人員努力完成“配額”;在印度的幾個邦裡,絕育成為獲得新住房或其他政府津貼的條件。

國家人口穩定基金會負責人塞拉加·錢德拉說,不管怎麼說,印度的生育率還是下降了,現在印度全國平均每個婦女生2.6個孩子,而南部和北部的一些邦已經達到或低於更替生育率。(本組稿件均據蘇菲)

一段歷史

從精子研究到世界人口

1677年秋天的一天,荷蘭代爾夫特市布商安東尼·凡·雷文霍克興奮地研究著他的新發現———一滴湖水或者一滴法國葡萄酒中,生活著數百萬個看不見的“微生物”———他是個顯微鏡愛好者。

後來,他有更驚喜的發現宣布:精液中也含有微生物。他寫道,“有時一粒沙子大小的樣本中就有超過一千的微生物。”雷文霍克像珠寶商似地把放大鏡按在眼睛上,觀察這些微生物甩動著長尾巴四處游動。

有一天,他在研究鱈魚精液時突發奇想,他要算出地球上到底活著多少人。

當時沒人對世界人口有具體概念,因為那時候幾乎還沒有人口普查。雷文霍克估計,當時荷蘭生活著約一百萬人,他利用地圖和球面幾何,計算出地球上有人居住的地區比荷蘭大13385倍。於是,他認為整個地球的人口密度像荷蘭一樣———因此,雷文霍克欣喜地算出,地球人口可能超過133.85億———這與一條鱈魚的1500億精子相比,確實是個小數字。人口生物學家喬爾·科恩把這個估算結果寫進他的書《地球能供養多少人?》。這可能是人類第一次嘗試為世界人口問題提供具體的答案。

今天的歷史學家估計,在雷文霍克的年代,地球人口只有五億左右。經過幾百年非常緩慢的增長,這個數字開始暴漲;一個半世紀之後,世界人口已經翻倍增至十多億。此後一個世紀,大約在1930年,世界人口再次翻番至20億。


精選文章: 文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