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故居“飲冰室”面臨拆遷 只因不夠文物級別

文化

導讀西城區陶然亭粉房社區的3000戶居民,常年居於青磚灰瓦、雕梁畫棟的院落內,他們中的很多人都知道,這些院落曾是擁有百年歷史的各色會館,其中包括梁啟超曾居住的“飲冰室”。如今,該社區的粉房琉璃街、潘家胡同,都披上了大大的“拆”字,而散落於兩條胡同中的30余家會館,也有可能永遠湮沒在拆遷揚起的塵土中孩子用手中的畫筆,記錄下即將拆遷的粉房琉璃街。(� ...

西城區陶然亭粉房社區的3000戶居民,常年居於青磚灰瓦、雕梁畫棟的院落內,他們中的很多人都知道,這些院落曾是擁有百年歷史的各色會館,其中包括梁啟超曾居住的“飲冰室”。如今,該社區的粉房琉璃街、潘家胡同,都披上了大大的“拆”字,而散落於兩條胡同中的30余家會館,也有可能永遠湮沒在拆遷揚起的塵土中

孩子用手中的畫筆,記錄下即將拆遷的粉房琉璃街。(資料圖片)本報記者潘之望攝

■現場探訪

30余家會館在拆遷範圍

粉房社區由一橫兩縱3條胡同組成。一橫是指北堂子胡同,兩縱是指粉房琉璃街與潘家胡同兩條南北向胡同。進入胡同,鬧市的喧囂便被甩在身後,眼前的胡同幽靜綿長。兩條胡同內散居著或有或沒有門牌的會館30余家,風雨磨蝕的青磚牆面上畫著大大的“拆”字,有的房頂已被挑走,有的則缺了半面山牆,零落間可見滄桑的木門、刻著龍形的門墩、高挑的灰色屋檐……“有記載的就能找到,沒有記載的就找不到了。”帶領記者尋訪的粉房社區一相關負責人透露。

粉房琉璃街69號為廉新會館,會館大門兩側各有一個石墩,上面雕刻著龍形圖案;兩扇木門斑駁滄桑,上面刻著的對聯依稀可辨,上聯為“長治久安經綸盛世”,下聯為“春華秋實黼黻皇猷”,是為了勉勵進京考試的才子們刻苦學習,將來輔弼國家之意。進入會館,院中套院,青磚牆面已多風化,梁柱開裂,雕梁畫棟已成建築垃圾。

粉房琉璃街115號是新會會館,也是梁啟超故居,院中套院,層次分明。

梁啟超來京參加會試時,就住在該會館中部處4間北房,因其自號“飲冰室主人”,該室也便被稱為“飲冰室”。84歲的張阿姨仍在這裡留守居住,進入張阿姨家,只見這間北屋南北兩側各加建了數米,房子便也由10平米變為15平米。“在這裡住了幾十年了,不舍得走。”張阿姨一邊籠火一邊說。

潘家胡同43號是高州會館,門內一株古樹,粗需4人合抱,裸露地面的樹根狀如岩石,“樹齡有上百年了,現在還沒蘇醒,看著是枯樹,到了夏天就枝繁葉茂的。”一位老人說。

在兩條胡同的南側牆面上,貼著該胡同的拆遷通知。據該區域建設項目拆遷公示,粉房琉璃街、潘家胡同3000余家住戶均處於拆遷範圍,上書30余家或有門牌記載或無門牌記載的會館,也均處在拆遷範圍內。“115號新會會館去年5月份有消息說因是梁啟超故居不拆了,牆上本來刷上的‘拆’字也塗了,可眼下又有消息說還得拆,說會館不夠文物保護級別。”該社區一相關負責人稱。

■居民講述

老居民談會館頭頭是道

董先生(80多歲):85號院就是萍鄉會館,是在京江西萍鄉人的聚居處。這家會館院門很大,很氣派,門口矗立著兩個門墩,迎面是一大影壁兒,再往裡走還有一個月亮門,最裡面還供著一個佛龕,現在都不存在了。

胡大媽(72歲):我當年嫁過來的時候,院門口還有一塊牌匾,上面寫著饒州會館。“聽老人說,我們家曾是這個會館的門房,相當於現在的傳達室。當年上京趕考的試子或是來京的商人,想要住進來,都得先到這個門房登記。可能是住在門房的緣故吧,我現在也跟傳達室干的活兒差不多,要是誰有什麼事,我准能第一時間通知到。”

顧友蘭(60多歲):我小學5年級時就搬到胡同中來住了,就住在粉房琉璃街115號。二房東是個廣東人,說這裡還是梁啟超結婚時住過的地兒。這 3間房高3米多,是整個院子裡最高的建築。房子是四梁八柱,都是很有年頭的松木。房屋的布局也是傳統的“一明兩暗”結構,中間一間稍大一點,約20平米,一般用來做客廳。

粉房社區會館名錄

粉房琉璃街:29號龍錦會館、69號廉新會館、85號萍鄉會館、104號河南會館、109號解梁會館、115號新會會館、117號陽江會館。此外還有福慶寺、理化會館、汶水會館、晉江會館、吉安會館、廬陵會館、萬載會館、天津會館、懷寧會館、延平會館。

潘家胡同:5號襄陽會館、11號懷慶會館、17號三原會館、19號淮安會館、30號浙江會館、37號晉陽廟會館、39號興寧會館、43號高州會館。此外還有襄陵會館、江西會館、黃陂會館、杭州會館、饒州會館、彌陀庵、藥王廟。

■專家觀點

拆掉容易,再找回來就難了

“我最後一次去粉房社區看會館是在去年底,當時是帶人去給會館拍照片。按時間界定,一百年以上的都應算文物,會館是擁有幾百年歷史的古建築,卻被拆得支離破碎,大家都很心疼。”昨天上午,中國文物學會會館專業委員會會長湯錦程提到粉房社區30多家會館正處於拆遷時唏噓不已。

湯錦程稱,粉房社區處於中心城區,地段稀缺。“但這不是犧牲會館的理由,特別是粉房琉璃街115號梁啟超故居的新會會館,它已經不單單是一家會館,更是文化的載體,是革命發源地,擁有文物與革命教育的雙重意義和價值,”湯錦程稱,“拆掉很容易,再找回來就相當困難了。”

湯錦程呼吁政府各部門應加強對會館的“深度關懷”,“關注被拆的會館,呼吁尚未進入拆遷名錄的會館受到保護。”他說,1991年前自己開始做調查時,當時還鮮有人知道會館。“現在北京的會館有400多家,在全國來說是老大哥,但是隨著房地產業的發展正逐步減少。”沒有引起重視,拆了也沒人說話。像魯迅進京住在會館,康有為、梁啟超維新變法形成於會館,會館不僅是文化的載體,更是革命教育的搖籃。“拆掉一定會後悔的1湯錦程稱。

■記者探究

30余會館未入文保範圍

近日,記者多次和西城區文委相關部門負責人聯系,了解位於粉房社區30余家會館的具體情況。西城區文委相關負責人稱,該區域會館應由南區文委部門負責。

直至昨天上午,雖采用現場采訪、傳真、電話、手機短信等多種途徑聯系,記者仍未拿到南區文物科負責人的任何回復。昨天下午,記者在南區文委網站上查到,粉房社區30多家會館均未進入該區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只有位於粉房琉璃街115號的新會會館,進入了文物普查登記項目名單。

■名館軼事

龍綿會館

四川龍綿會館,由四川龍安府(今平武)和綿州(今綿陽)人合辦。光緒16年(1890年)9月,龍安、綿州兩地在京官員集1900兩白銀采買此屋。綿竹人楊銳曾奔走於龍綿等各個四川籍會館,從“公車上書”到“百日維新”,會館也成了他宣傳、鞭策維新變法的陣地。

新會會館

目前為宣南文物普查登記項目。據史料記載,梁啟超來京參加會試時曾在此居住,並在此結婚,他的住所是會館中路的3間北房。因梁自號“飲冰室主人”,所著文集名《飲冰室文集》,故有人將此屋稱為飲冰室。

萍鄉會館

曾是在京萍鄉人聚居地,院內四圍的房屋都是3間,街門是一間合瓦清水脊如意門。文廷式從江西老家回來後就住在這裡。文廷式 (1856-1904)是光緒十六年(1890年)進士。光緒甲午、乙未年間,因“能言人所不能言、不敢言”,成為上書官員中的領軍者,開啟了舉人上書之門。

饒州會館

饒州會館位於潘家胡同的正中間路西,是江西省饒州等7個縣出資修建的一所會館。會館院子為兩進院落,各有10余間房。據了解,會館大門上方曾立有一塊書有“饒州會館”的匾,約有百余年歷史,後被會館內一住戶取走賣掉。

會館

■名詞解釋

明、清兩朝定都北京,每3年便有一次科考會試。一些外地在京大員、鄉紳或成功的生意人,集資置地建設會館,以供來京趕考、辦事的同鄉吃住落腳,或舉行祭祀等大型活動,以照顧同鄉,交流信息,聯絡情誼。

明朝時把城南荒郊拓為外城,興建商肆,且令城內會館遷至外城,現宣南一帶;清時該地為外省商賈旱路進京首住之地,會館眾多。北京有名字記載的會館500余家,宣南約有400家。七零八落。在西城區粉房社區內,共有門牌信息記載的會館16家,無門牌信息記載的18家,如今身披“拆”字,散布在將拆的民居中。

精選文章: 文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