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德崗為尼泊爾之“文化古城”,坐落於首都加德滿都以東13公裡外一隅,是加德滿都河谷最早出現的村落之一,遠在12世紀以前業已發展成商業城鎮。當我們抵達這座“朝覲之城”時,她派出了滿山滿城暖暖的秋陽來迎接我們這一群異國游客。
付了10美金入城費後,我們帶著貪婪和喟嘆的目光,開始掃描這一座充滿矛盾的古城。
建築
邁入古城,觸目皆是古舊的民宅,鱗次櫛比。游弋其中,你會發現歷史沉澱在每一座樓中;行走在弄巷裡,你仿佛可以觸摸到歷史,嗅到歷史的余味。長長一條街道,兩旁矗立層樓,底層辟為店鋪,樓上為棲身之所;當街窗戶則提供樓內伊人窺視外頭紅塵世界的管道。

穿梭在巴德崗城內,游客仿若行於廟海。(互聯網圖片)
廟宇
穿梭在巴德崗城內,游客仿若行於廟海。“五步一小廟,十步一大廟”,這說法絲毫不誇張:巴德崗早於13世紀初就成為馬拉王朝的首都,因而造就了她今日印度教寺廟林立的格局。每一座寺廟雕梁鐫柱,神像滿布,股股宗教色彩撲面而來。
巴德崗的男人
樂天知命、隨遇而安始終把巴德崗的男人們緊緊纏繞祝他們要不優哉游哉聚坐街頭閑聊,看過往游客川流,然後報以微笑,再不三五成群蹲在街頭聚賭。這種有點兒不務正業的安逸,是上天賜予他們的恩惠,還是天神施予我們這些來自繁華世界之“壓力症候群”的警鐘。
商品
假若手邊有點兒閑錢,那你不愁在巴德崗內賣不到喜愛的東西。舉凡唐卡畫(藏傳佛教的宗教圖案)、手工紙制品 、木雕、不甚純正的帕絲密爾套頭毛衣、犛牛毛手工圍巾、披肩,琳琅滿目,令人愛不釋手。其中唐卡畫畫風細膩精密,色彩艷麗,很是吸引人。

假若手邊有點兒閑錢,那你不愁在巴德崗內賣不到喜愛的東西。(互聯網圖片)
小孩兒
即便碰上喜氣洋洋的大節日,巴德崗的孩童依舊衣衫襤褸、塵土滿面。走在大街上,你往往會被一群群小孩兒團團圍住,嚷著要你替他們拍照。待你按下快門,他們馬上啟口向你討錢。他們的孩提中沒有快餐,不出現電腦,更不受日以繼夜的補習的轟炸。尼泊爾的貧困所能提供給他們的,僅僅是簡陋不堪的秋千,和成為游客鏡頭中模特兒的絲絲快感。
節日的古城
我們到訪巴德崗時,正逢當地印度教徒歡慶屠妖節,是故街上人潮特別多,一派車水馬龍的景像。只是,商家營業如常,耳際吆喝之聲不輳俟太陽落山後,女孩兒們則紛紛濃妝艷抹,招搖過市,載歌載舞,向人乞討食物或錢財。或許是佳節吧,我看見巴克塔布人都在購買一些讓人看了垂涎欲滴的糕點。只是,我們受“勸諭”不要隨便亂吃街頭售賣的食物。
春宮木雕
皆謂巴德崗內寺廟芳蹤處處,令人目不暇給。走著走著,偶一抬頭,定睛一看,乖乖不得了:一座座莊嚴神聖的印度廟,雕刻著許許多多露骨的男女交媾圖。誇張的陽具,奧妙的姿勢,欲火待發;然而,巴克塔布城人對這類“三級”雕刻卻是怡然自得,見怪不怪。
兩日一夜的巴德崗之行宣告結束。悄悄地我們走了,沒有帶走巴德崗的暖暖秋陽,沒有帶走巴德崗人的閑情逸致,卻留下了繁華都會塵俗人沉重的腳印和對這文化古城的層層歆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