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 尋訪唐僧筆下的大佛

遊記

導讀除了郁金香,阿富汗的國花之一是小麥,從這點能看出在阿富汗這塊土地生存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大部分國土是無法耕種的山區,卻又地處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富庶與貧瘠在這塊土地上並存,資源分配的不平均帶來了數不清的掠奪、戰爭和仇殺,阿富汗的歷史就是一部戰爭史。 戰亂令阿富汗人磨練出堅強的生存意志,但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摧毀了這個偉大國家的悠久 ...

除了郁金香,阿富汗的國花之一是小麥,從這點能看出在阿富汗這塊土地生存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大部分國土是無法耕種的山區,卻又地處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富庶與貧瘠在這塊土地上並存,資源分配的不平均帶來了數不清的掠奪、戰爭和仇殺,阿富汗的歷史就是一部戰爭史。

戰亂令阿富汗人磨練出堅強的生存意志,但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摧毀了這個偉大國家的悠久歷史。有機會去阿富汗,我按捺不住去尋找唐僧筆下的巴米揚大佛的衝動——雖然有報道說塔利班武裝已經將之炸毀——那就去憑吊一下吧,但願別再有戰爭摧毀人類所剩無幾的寶貴遺產。

文化衝撞出藝術的火花

公元前2世紀,這裡曾經出現過一個強大的,信奉佛教的王國——興都庫什(Hindu Kushan)。他們不僅控制了如今的阿富汗,還控制著巴基斯坦北部的大部分地區。直至公元7世紀,這裡一直是佛教香火興旺之地。最興旺的時候,有幾萬名來自東西方的僧人在王國的佛教中心巴米揚研習佛法,唐三藏也曾在筆記中提到這裡。佛教經由這個王國下屬的另一個佛教中心健陀螺(今巴基斯坦首都西部)傳入新疆乃至中原地帶。雖然塔利班毀掉了幾乎全部的阿富汗佛教遺址,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在巴基斯坦北部欣賞到這個王國藝術家的傑作。


佛去閣空,大佛被炸毀後,留下空蕩蕩的石窟。(互聯網圖片)

由於地處歐亞大陸東西交彙之地,興都庫什王國的藝術家吸收了希腊、波斯、印度等多種文化的營養。他們在雕刻佛像時,以印度佛像為基礎,采取了很多西方雕塑的手法,創造出了世間獨一無二藝術珍寶。在巴基斯坦北部的許多博物館裡都收藏了這種佛像,你可以看到本來應該正襟危坐的佛像卻側過身子,擺出希腊雕像式的姿勢,或者目光偏於一側,作沉思狀。披著鬥篷的立像是最常見的,這些佛像中最大、最著名的就是巴米揚大佛。

尋佛之路風光一路旖旎

阿富汗之行的主要目的就是去尋找唐僧筆下的巴米揚大佛。去往巴米揚省的路有兩條,不同的道路上有著不同的風景。走近路需要翻過幾座雪山,大概需要七八個小時,這條路的風景尤為殊勝,會經歷各種地形。但這條路比較危險,對於司機的駕駛技術要求頗高。另外一條基本上不用翻山,只在河谷地區迂回,路況相對好些,大概需要十個小時。

雖然走遠路能看到的風景不如走近路,但是這條路上貼近河谷,民族眾多,具有較高的軍事和經濟價值,屬於四戰之地。一路上看到很多武器殘骸,計有裝甲車一輛、高射機槍兩台、火炮三門和至少十輛坦克。

進山後車速只有每小時20公裡,周圍是一片冰雪世界,山上覆蓋著厚厚的雪,小河裡結著冰,天地間一片銀白。汽車漸行漸慢,速度似乎還趕不上自行車。司機邊開車邊打開車門看車輪上的螺絲有沒有松動。無視隨時可能發生的交通意外,這倒是一個欣賞風景的好機會。通往巴米揚(Bamiyan)的路上風景可說是阿富汗山區風景的一個縮影,近十個小時的車程,你會經歷各種地形地貌,海拔落差很大,翻雪山,穿峽谷,跨河流,繞石林……這顛簸的長途旅行絕對不會寂寞,周圍風景變化之快之大讓你目不暇接。

感覺就像是坐在某個國家公園的游覽車,外面的一切都那麼新奇。阿富汗什麼都缺就是不缺山,而且山地地貌一應俱全。從滿是良田的河谷地區,到冰雪封固的雪山;從風化的土林石林,到落差極大的峽谷溝壑……

沿途中能看到很多古堡的舊址,阿富汗屬於四戰之地,自古兵家必爭,這裡有很多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關卡,山間也有一定數量的平原河谷,為當地人提供了足夠的食物。成吉思汗攻打巴米揚的時候甚至混進去一個外孫,也沒能破關。最後因為當時阿富汗國王的女兒不滿她爸爸再娶,把密道告訴了成吉思汗,但成吉思汗攻破關卡後還是殺死了她。

服裝鮮艷的阿富汗民族

巴米揚省是阿富汗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這裡有大量的蒙古騎兵的後裔,看起來很像蒙古人。這些當年統治者的後代生活得也挺不容易,山的後面是另外一座山,這就是他們的生活。也許是為了享受更多的陽光,他們似乎都喜歡住在山坡上。

這些阿富汗的少數民族大部分都是身著彩色服裝。似乎所有少數民族都一樣,服裝都非常鮮艷,所以有理由懷疑人類的服裝本來都是很鮮艷的,只是由於信仰和一些社會問題才導致顏色的單一化。而地處偏遠的少數民族則保留了傳統。坐在車上,看著單色調的山,一座接著一座。身著彩色服裝的山地的少數民族不時閃入眼簾,有時在路邊,有時在山上,有時在房頂上,帶來一次次驚喜。

失落的世界文化遺產


巴米揚大佛是世界上最高的立佛,圖為大佛被炸毀之前。(互聯網圖片)

古人在巴米揚的岩壁上開鑿出一片石窟,大大小小好幾百個。其中最大的兩個石窟中各有一尊大佛。由於當地人陸續改信伊斯蘭教,這些佛像一度被視作古代帝王的塑像。蒙古人並沒破壞佛像,但後來的統治者就沒那麼客氣了,幾百年來不同的佛像被各統治者破壞得面目全非,到了塔利班執政時期,他們更是把最大的立式大佛炸得粉身碎骨……

巴米揚大佛是阿富汗僅有的兩個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另一個是一座千多年前的穆斯林塔,隱沒在沒公共交通工具可到達的深山中。巴米揚最吸引人的正是巴米揚所失去的東西——兩尊屹立了1600年的巨大佛像以及同時期的壁畫和雕像。石窟遺址中幾乎所有有藝術價值的東西都被毀了,塔利班不僅僅用大炮轟掉了大佛,更毀了所有壁畫和雕塑。

如今我們能夠做的只是爬進石窟,順著2000年前人工開鑿的旋轉樓梯爬到大佛的頂部,眺望遠方的雪山了,雖然大佛不在了,但是當初它曾在同樣的角度望著對面的山。

出游貼士

簽證:去阿富汗背包旅行並也許是件瘋狂的事情,但絕對有可能實現。只要你到了伊朗或者巴基斯坦,拿到阿富汗簽證就相當容易了。不過不要去伊朗和巴基斯坦的首都簽證,不但麻煩而且費用可能較高。最容易簽證的地方是巴基斯坦的西北部城市白沙瓦和伊朗的邊境城市馬尚德。你只需要等待1-3天,簽證就到手了,費用30美元。

航班:巴基斯坦和伊朗都有直飛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的航班,票價單程100多美元。從巴基斯坦的白沙瓦坐長途汽車去喀布爾也是可行的,大約需要12個小時。

交通:在阿富汗夜晚駕車不太安全,大部分長途班車早上4點就開始等人,裝滿了就走。從喀布爾去巴米揚省的車都是7人座豐田面包車,單程約10美元。

住宿:巴米揚只有一條街,所以沿街旅店皆可住宿,但是店主宰客沒商量,本地人只需1-2美元,你就需要10美元。即使經過不懈的砍價,每天的住宿費也在8-15美元之間。巴米揚的旅店全都沒有廁所,得自行去旅店後院解決。

食物:無論喜歡與否,所有阿富汗的飯店都只有兩三種食物可供選擇。手抓飯還不錯。


精選文章: 遊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