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調查結果再次將名人故居保護推到風口浪尖。在已調查的308處名人故居中,被拆除的有98處,三成淪為大雜院,僅有三成掛牌受到保護。早在2003年,北京市就啟動了名人故居的掛牌保護工程。然而十年過去了,名人故居的保護到底難在何處?康有為故居 資料圖片蔡元培故居 資料圖片名人故居如何界定自元代以來,北京成為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特別是清、民國時期以及新中國成立後的政治家、文學家、科學家、藝術家、軍事家等,他們在京的住宅成為北京文化的一大特色。但是,這些名人故居,其歷史價值與保護現狀,卻存在著很大差異。近年北京兩會上,就有過關於袁世凱、黎元洪的故居要不要保護的爭論。關於名人的標准,是名人故居保護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北京市文物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實施的法規政策中,沒有對“名人故居”的確切定義,此前在文物建築的名類中也沒有名人故居類別;對名人的認定也沒有統一標准。北京市政協曾在“關於北京名人故居保護的幾點建議”中指出,北京名人故居保護缺乏相關的法律體系,“名人”標准界定、“名人故居”選定等問題,缺乏認定標准、申報程序、認定機制和基本法律地位界定。目前,名人故居的產權有的歸個人,有的歸房管部門或企業,這對故居的保護、利用帶來了難題。此外,保護經費捉襟見肘,也使名人故居保護顯得力不從心。在一座掛牌開放的名人故居,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表示,一座名人故居要掛牌開放,首先得投入維修資金,還得投入日常諸多開銷費用,而這些僅靠財政投入很難維持。名人住過的地方都算故居嗎北京究竟有多少名人故居,官方沒有給出具體數字。據不完全統計,自元代以來北京的名人故居大概有1500處。中國近現代史上在北京居住的名人很多,而且有的名人在多個地方住過,比如老舍在北京10多個地方住過,李大釗居住過的地方有5處,魯迅住過的地方有4處,到底哪處算故居?北京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曾編輯出版過《名人與老房子》,選取的依據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在北京留下閃光足跡、記錄人生重要“關坎”、產生重大影響的著名人物和他們的寓所。著名人物雖然包括政治、軍事、科教、文化、藝術等各個方面,但以文化名人居多。收錄的故居也主要集中在原東城、西城、宣武、崇文四個城區。比如,蔡元培在北京任職多年,一直租房居住,先後在原西城、宣武、東城住過。現在蔡元培故居位於東城區東堂子胡同75號。從1917年到1920年,蔡元培租住於此,恰值五四運動爆發。1985年,東城區人民政府將其作為“蔡元培故居”掛牌為文物保護單位。東城區南鑼鼓巷內的雨兒胡同13號院,原來被定為齊白石故居。但齊白石在北京居住時間最長的是西城區跨車胡同13號院。從50歲直到逝世,他一直住在這個小院,期間創作了大量的藝術作品。後來文物部門將此宅定為他的故居,而將雨兒胡同13號院定為齊白石紀念館。名人故居保護時不我待名人故居是對名人精神與文化的繼承和延續,是社會生活的記錄與承載者,也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北京共有28家名人故居以博物館的形式對外開放,如宋慶齡故居、梅蘭芳故居等,這種形式是目前較為成功的利用方法。但由於是公益性質,每年都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目前國外名人故居的保護,除了博物館的形式外,還有多種方法,如挖掘名人故居的使用功能,與居住房、餐廳、咖啡館、圖書館、畫廊、展覽等形式結合,探索名人故居保護利用的多樣化方式。北京市文物局原局長孔繁峙表示,名人故居的歷史價值被人們接受了,就能達到保護的目的。名人故居的保護不是刻意的保留,要尊重故居所在的歷史和生活形態。今年2月,《國家文物局2014年工作要點》公布,其中明確提出要發布鄉土建築、工業遺跡、名人故居保護利用原則,探索不同類型文物資源的多種利用方式,這對名人故居保護是個好消息。據悉,今年國家有關部門將出台《名人故居保護認定辦法》草案,對於哪些是名人故居、該如何保護修繕等都將作出明確規定。同時,名人故居保護將從原來政府單一保護變為引入社會力量,采取社區居民、參觀者、政府、地產商、利用經營方等共創多贏、互動發展的模式。一座城市,名人故居再多,若被“擱置”就成了閑置資源。北京需要名人故居,名人故居更需要保護。不知道這些“老屋”,還要經歷多少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