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藏線上的小村落

景點

導讀最高青藏線,最荒新藏線,最險川藏線,最美滇藏線。 滇藏線自雲南迤邐而上,穿越橫斷山脈和東念青唐古拉山脈核心地帶的崇山峻嶺、大江巨川,素有“景觀大道”、“地質博物館”、“公路博物館”等美稱,沿途彙聚雪山、冰川、聖湖、峽谷、大江、森林、草原等各類景觀,景色壯麗而變換無窮,令人目不暇接。 這條美麗的景觀大道上,有許多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落, ...

最高青藏線,最荒新藏線,最險川藏線,最美滇藏線。

滇藏線自雲南迤邐而上,穿越橫斷山脈和東念青唐古拉山脈核心地帶的崇山峻嶺、大江巨川,素有“景觀大道”、“地質博物館”、“公路博物館”等美稱,沿途彙聚雪山、冰川、聖湖、峽谷、大江、森林、草原等各類景觀,景色壯麗而變換無窮,令人目不暇接。

這條美麗的景觀大道上,有許多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落,是這些震撼人心的壯麗風光的最佳觀景台。這些村落本身同周圍的自然美景交相輝映,呈現出令人炫目的畫面。

滇藏線四季行板如歌。秋天是它一年中色彩最絢麗的時光。此時造訪沿線村落,必是一段難忘的旅途。

草原村落

青藏線留給過客最深的印像,往往是那些蒼茫無際的高寒草原,比如可可西裡的荒漠草原和那曲地區的草甸草原。比較起來,草原並不是滇藏線上的主流風光,然而,滇藏線上卻有一些雖然面積不大但水草豐美的草甸草原,成為藏族同胞的美好家園。

滇藏線真正的風景是從中甸開始的。中甸其實是被千湖山和哈巴雪山包圍的一塊地勢平坦的高寒草甸草原。置身其中,感覺周圍的山巒柔和秀麗,並不十分高峻。然而,這裡卻是三江並流高山峽谷群的核心地區之一,腳下的這片草原,已經有了3200多米的隆起高度,而這些秀麗山巒的背面,就是金沙江滔滔江水切割出來的萬丈絕壁。

周圍都是高山深谷和懸崖絕壁,道阻且長,而其間又是一片寧靜、祥和、富饒的土地,再加上這片土地又聚集了各式各樣的美景、春夏秋冬的絢麗色彩、純淨的流水和空氣、高原上迷幻的光影以及勤勞安詳虔誠的子民,“香格裡拉”實至名歸。
小中甸附近有香格裡拉地區最美的村落,離公路越遠,景色越純淨。這裡是碩多崗河的上游地區,平緩的水流在草甸上蜿蜒,形成了開闊的河谷,村落則散落在河谷兩旁,草甸和農田交錯,背靠神秘莫測的千湖山。

整個藏區中,香格裡拉的民居建築最具童話色彩:寬大的灰色屋頂、紅色的圓木框架、雪白的外牆,加上房前屋後的青稞架子和草垛,遠遠看過去有一種不食人間煙火的感覺。

離開公路隨意向前走,翻過一座低矮平緩的山崗,碩多崗河谷突然出現在眼前。金秋時節,香格裡拉草原的牧草泛出金黃的色澤,狼毒的葉子也變得鮮紅。驟雨初歇,河對岸的村落背靠千湖山,籠罩在一片迷離的光霧中。空氣通透,彩虹是最常見的事物,並不比路上衝著你咧嘴笑的藏獒更稀罕。

大名鼎鼎的邦達草原形狀狹長,南北走向,平均海拔4000多米。草原南端的邦達鎮是滇藏線、川藏南線同川藏北線的彙合處。較之香格裡拉的草原,邦達草原地勢更高,景像壯闊。過了邦達鎮之後,需要翻越滇藏及川藏線上最著名的大山——業拉山(又名怒江山)。業拉山埡口的海拔不是最高,但是從此埡口出發,公路驟然盤旋下降近兩千四百米,直抵荒涼的怒江大峽谷底部,號稱怒江山72彎。從業拉大山山腰上回望邦達草原,邦達鎮藏在一個山脊的背後。玉曲迤邐而來,極盡舒緩。遠處雪山連綿不盡,直至天邊。在山的凹陷處,靠近河邊,依稀可見藏族村落。

雪山森林村落

雪山之下,必有密林。滇藏線上的雪山村落,大都位於雪山腳下的密林之中。滇藏線上雪山連綿,比較有名的有金沙江兩岸的玉龍雪山和哈巴雪山,瀾滄江邊的梅裡雪山,然鳥湖附近的雪山群落,波密及林芝附近的念青唐古拉東段雪峰群落(包括著名的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壘峰)等。其中,滇藏交界處的梅裡雪山以其磅礡的氣勢、俊美的山形和八大神山之首的顯赫地位而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眾驢仰慕,若水之歸海。

雨崩村深藏在梅裡雪山幽深的山谷裡,被高聳的大山和波濤洶湧的瀾滄江阻隔,遺世獨立。千百年來,除了虔誠的轉山者之外,一直不曾被外界知曉和打擾。

從前,當背包客歷盡千辛萬苦,翻越高高的那宗拉埡口,赫然看見婀娜的緬次姆峰和雪峰下密林環繞之中寧靜的雨崩村時,世外桃源、夢中仙境之感就會油然而生。這條翻越埡口進入雨崩村的道路,也是梅裡神山內轉經的傳統路線。千百年來,虔誠的藏傳佛教信徒就是沿著這條崎嶇的山路去朝拜心目中無比神聖的梅裡神山,在神山額頭下的雨崩神瀑衝洗掉一生的罪孽。

如今的雨崩村聲名遠播,游客蜂擁而至。從滇藏線上的飛來寺包車出發,2小時左右就可以到達瀾滄江對岸神山腳下的西當村溫泉,這裡也是公路的盡頭。溫泉邊的空地上,數不清的騾馬鬧哄哄地聚集在一起。隨便挑選一匹,就可以騎著它,在當地藏人的帶領下輕松翻越埡口,來到雨崩村。特別是長假期間,雨崩村游人熙熙攘攘,世外桃源的意境早已成為往事。但是,如果你自有淡泊的心境去看風景,雨崩村還是非常值得一去的。

環繞雨崩村的是近在咫尺的巍峨雪山和原始密林,包括梅裡雪山主峰卡瓦格博的妻子緬次姆峰以及形若佛冠的吉娃仁安峰等。雨崩河發源於梅裡雪山的冰川之下,河水碧如翡翠,奔騰咆哮,從上下雨崩村之間穿過,一路歡歌,向瀾滄江奔去。從雨崩村出發,可以到梅裡雪山登山大本營和神湖、雨崩神瀑等地。

滇藏線數不清的雪山密林中,還有無數類似雨崩村的村落,崗鄉便是。出波密,沿帕隆藏布南岸的一條簡易公路順江而下,大約20公裡,就是崗鄉。崗鄉是帕隆藏布江邊的一個小村落,周圍的雪山多不勝數,多到已經沒有人知道它們的名字。到崗鄉的路很艱難,這條所謂的“公路”崎嶇不平亂石嶙岣,而且需要淌過多條寬窄不一的小河。也許是因為道路的艱難,也許是因為缺少梅裡那樣聲名顯赫的靠山,也許是因為波密附近的絕世美景太多太多,也許兼而有之:崗鄉至今仍然是寧靜的,偶爾有外人造訪,尚不足以打破它的寧靜。

大江峽谷村落

滇藏線穿過的區域,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都是無比雄壯的大峽谷,峽谷兩側的高山絕壁常常寸草不生,荒涼怵目,這樣的地方看起來非常不適合人類長期居祝然而,畢竟峽谷的頭頂和上段是雪山和茂密的森林,這些雪山和森林孕育的溪流奔騰而下,為干熱河谷中的村落提供了生命之源。因此,在荒涼的峽谷之中,在江邊的階地上,只要有溪流或清泉,就會有村落,就會有綠色的田野和核桃樹,與周圍的環境形成強烈的對比。當你在干熱的峽谷中艱難行進時,這些綠色村落會讓你眼前一亮,會讓你在感慨自然偉力的同時,佩服藏族同胞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尼龍村就是干熱河谷中無數綠色村落中的一個。與熱鬧的雨崩村不同,尼龍村孤獨地坐落在瀾滄江荒涼的峽谷中。村民們從數裡之外的雨崩河下游築渠引水,這樣,雖然位於干熱河谷,尼龍村卻是清水繞宅,綠樹成蔭。這裡的村民非常淳樸,會很熱心地給你指路。

由於氣候原因,干熱河谷裡的村落建築風格都比較一致,與雪山腳下森林之中的村落大有不同:一般是方方正正的宅子,看起來像是土石結構,村落的外牆刷得雪白。金秋時節,平整的屋頂上晾曬著金黃色的谷物,三三兩兩的藏族婦女在屋頂上打理這些收成。十教棟方方正正的小房子錯落有致地散落在淺褐色的山谷間,遠遠看起來分外干淨、簡潔,明快。

瀾滄江的干熱河谷中,除了梅裡大峽谷外,鹽井附近的峽谷是最為壯觀的。而且,這段峽谷還非常有特色:除了山峰壁立千仞,草木稀少之外,岩石多為紫紅色。這一帶的村落同樣是坐落在江邊的階地上,村莊的綠色同周圍的紫紅色形成鮮明的對比。曬鹽的平台則搭建在村子下面的江邊,層層疊疊,居然也形成了一種景觀。

大名鼎鼎的奔子欄則位於金沙江干熱河谷中。奔子欄,藏語中的意思是“美麗的沙壩”,從奔子欄開始,有40多公裡的上坡路,一直上到海拔4000米的白馬雪山說拉拉埡口,中途經過金沙江第一灣。同是干熱河谷,奔子欄附近的村落與尼龍村的風格類似,只是村的規模較校有時候,突然看見一兩棟房子矗立在陡直的山腰上。危乎高哉!

與三江不同,帕隆藏布江是一條綠色的大江。從雅魯藏布大峽谷飄過來的水汽滋潤著整個峽谷,因此帕隆藏布江流域降水充沛,氣候溫潤,到處是茂密的原始森林。這裡是傳說中的“西藏江南”,當然風景比江南壯麗百倍。但若不是周圍連綿雪峰的提醒,你可能會忘記自己身在高原。帕隆藏布江邊的村落,自然與干熱河谷中的村落大有不同。

古鄉是帕隆藏布江邊村落的典型代表之一。出波密,沿滇藏線行駛不遠,就可以抵達大名鼎鼎的古鄉。在這裡,油畫一般的風景讓眾多文人騷驢賴著不走。位於帕隆藏布江惟一一段開闊河谷中的古鄉,是自然美景和田園風光完美結合的典範。

聖湖村落

滇藏線上,沒有像瑪旁雍錯、羊卓雍錯、納木錨、佩枯錨這樣如雷貫耳、煙波浩淼的大湖。但滇藏線上也有一處廣受推崇的湖泊景觀——然鳥湖。

根據廣大驢民群眾的一致評價,然鳥湖是集雄渾與秀麗的絕佳美景,是人文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教科書。環湖有幾十個大小不一的藏族村落。這些村落的建築風格非常一致,卻跟別處截然不同:村落中的房屋多用木材、樹皮、茅草搭建。屋頂平坦,石頭和樹枝條建成的柵欄圍繞房屋,遠遠看去,竟如同原始部落,與周圍的自然環境完全融為一體。

秋天,然鳥湖畔的村落中放滿了金色的草垛,背靠被楊樹染成金色的山巒,面對碧綠的湖水,散發出原始。質樸,自然的氣息,是滇藏線上最原生態的人文景觀。

環湖的村落雖然建築風格類似,但周圍的環境各具特色。在然鳥湖的湖尾一段有一個不知名的小村,站在村後的山坡上俯瞰:近處是村舍,遠處是然鳥湖寬闊的湖面,最遠處就是隱藏著來古冰川的山谷,雪峰隱約可見,山體上那條明顯的線,是冰川刨出來的痕跡。

冰川村落

滇藏線上的冰川主要是復雜多變的海洋性冰川,比較著名的有梅裡主峰的明永冰川、然鳥湖尾的來古冰川、帕隆藏布峽谷中的米堆冰川以及易貢藏布源頭的易貢冰川。

這些冰川原本並無名字,後來者以其腳下的村莊為其命名。所以,冰川和村莊之間,似乎就有了唇齒相依的關系。村莊的存在,使原來冰冷沉默的冰川變得生動而富有內涵。

來古村被稱為最富美景的村莊。這個寧靜的山村坐落在然烏湖盡頭的山谷中,被來古冰川高大如山的終漬壟同外界隔開,整個來古冰川由五條巨大的冰川復合而成,這五條冰川從不遠處若干座呈扇形分布的雄偉雪峰上奔流而下,終於在一個巨大的山谷中彙合到了一起,形成了寬達千米的主冰川。冰川上幾條灰褐色的側漬壟線極為清晰,與其說它像高速公路的車道,不如說它像拼在一起的飛機跑道。

來古村後面的山坡正對著來古冰川,是絕好的觀景處。山坡下的來古村也盡收眼底,比然鳥村更像一個原始部落。金秋,青稞草垛沉甸甸的,藏民們在自家的屋頂上打青稞,曬青稞,那是一種舞蹈一般的節奏和歌聲一般的韻律。

從來古村返回然烏小鎮,沿滇藏線繼續前行,可抵達米堆村,穿過秋天五彩的樹林,就可到達米堆雪山下那條高度800多米的大冰瀑下不過,這條壯麗的冰川可不是省油的燈,它曾經發生躍動,將身下冰湖中的水在一瞬間擠出。冰湖水沿山谷傾瀉而下,勢不可擋,將帕隆藏布邊的滇藏線完全衝毀。

走過2000多公裡的漫漫長途,陽光明媚的下午抵達拉薩。站在哲蚌寺前斜斜的石板路上眺望,滿眼秋天的顏色,遠處是錚錚鐵骨的大山,拉薩市郊的房屋和村落終究只是圖畫中的點綴而已。


精選文章: 景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