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滴水崖一角

滴水崖東邊斷崖一側
河北赤城縣有塊兒巨石叫滴水崖,號稱“四十裡長嵯”,綿延近20公裡,當地人認為它可以挑戰“世界第一巨石”艾爾斯岩。25日,記者親身感受了它的魅力。
據了解,滴水崖又名碧落崖,丹崖碧頂,峭如刀削。崖頭有一洞,名碧落洞,洞中終年滴水,隆冬不凍,滴水崖由此得名。
滴水崖有“幽燕第一峰”的美譽,現代人稱其為“北方第一大丹霞”。史書記載,赤城縣滴水崖石高一百八十仗,崖體全長十九裡,通體是一整塊紅色大巨石,崖根像由一個大圓盤托著,共計有四十多裡長。它的四旁之山各有十裡方圓,呈環狀拱衛著,所以人稱四十裡長嵯(當地人讀jie)。
25日,雨後的赤城縣大地朦朧,滿山都被霧氣籠罩。十幾公裡外,記者就隱隱看見一塊兒巨石巍峨地聳立在天邊。
赤城縣民間長城愛好者明曉東介紹,他曾幾次徒步走過滴水崖。它西邊為一斷裂山谷,東邊為懸崖,從西走到東,大約有四十裡。明曉東說,滴水崖海拔高度為560米,通體為一塊兒巨石,比號稱“世界第一巨石”的澳大利亞艾爾斯岩還高還大。
亞艾爾斯岩位於澳大利亞中北部的艾麗斯斯普林斯西南方向大約340公裡處,高348米,長3000米,基圍周長約8.5公裡,東高寬而西低狹。經科學考證後,確認為世界最大的整體岩石。
赤城縣委宣傳部劉建志介紹說,艾爾斯岩是基圍周長約8.5公裡,滴水崖是從東到西直線長20公裡;艾爾斯岩海拔高度348米,而滴水崖落差達560米,無論從面積還是高度,它都要比艾爾斯岩巨大。他說,赤城縣正准備組織專家對滴水崖進行測定,一旦數據確定,它完全可以挑戰“世界第一巨石”艾爾斯岩。
滴水崖南距延慶35公裡,距北京100公裡,屬於丹霞地貌結構。而丹霞地貌結構發育於中上白堊紀紅色陸相砂礫岩地層中,由流水侵蝕、溶蝕、重力崩塌作用形成的赤壁丹崖及方山、石牆、石峰、石柱、嶂谷、石巷、岩穴等造型地貌,是紅層地貌的一種類型。1993年,赤城縣後城鎮滴水崖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滴水崖朝陽觀雖屢遭破壞,但是“關外名山”之譽仍久傳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