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茶生活 難得的自然清新

遊記

導讀進山的第二天遇到難得的好天氣,我清晨5 點起了床,在薄霧中與朝陽一道入山去問茶。武夷山不高,爬起來並不累,清晨山林的靜謐妙不可言。大清早起床的我准備到武夷岩茶的核心山唱—慧苑坑去看看:那裡不僅有茶,還有座古剎——慧苑寺。 武夷山的好水,好茶 寺廟在武夷山玉柱峰下,竹林幽篁,茶園繞宅,草木葳蕤。慧苑寺建築簡樸雅致,有如鄉居。寺中只有兩� ...

進山的第二天遇到難得的好天氣,我清晨5 點起了床,在薄霧中與朝陽一道入山去問茶。武夷山不高,爬起來並不累,清晨山林的靜謐妙不可言。大清早起床的我准備到武夷岩茶的核心山唱—慧苑坑去看看:那裡不僅有茶,還有座古剎——慧苑寺。

武夷山的好水,好茶

寺廟在武夷山玉柱峰下,竹林幽篁,茶園繞宅,草木葳蕤。慧苑寺建築簡樸雅致,有如鄉居。寺中只有兩位僧人,一老一校年長的僧人已屆八十,當家的是較為年輕的和尚,號“天喜”。每有人至,天喜師父便在後院以茶相邀。

從寺門入,隨梵樂指引直入後院。幽靜的寺院沐浴在晨光中,做飯的阿嬤把筍干晾曬在庭院裡,幾雙僧鞋,洗淨的僧衣掛在竹竿上,清涼入眼。從阿嬤處得知天喜師父一大早就出山去了,院子裡擺著茶具,阿嬤讓我自行燒水泡茶。一個人坐在老式茶桌前,聽壺中松聲漸起,青山竹影入心。

80多歲的老僧劉師父從菜地裡走來,大概是剛做完農活,見我一個人坐在院子裡飲茶,便一道坐下來休息。劉師父平日裡幾乎不說話,見人便“阿彌陀佛”,除了種菜念經,便是點香劈柴。今天他主動與我講起了話,一講便是2個小時。從年少飢荒、戰亂逃難講到出家為僧。80多歲的他在今天這樣的時代依舊過著十分儉樸的山人生活,每日4點鐘起做早課,打理菜園,劈柴點香,吃簡單的飯菜,卻知足常樂。

由於用炭火反復烘焙,岩茶有種特別的茶葉都不具備的獨特香味

進山來的茶工越來越多,寺院變得熱鬧了起來。我向劉師父告別,啟程去下一個山頭,一位隱士棲居的地方——磊石道觀。磊石道觀位於武夷山馬頭岩下,因為地理位置偏僻,處於非常規旅游景區,外人鮮知,我卻常去。道觀只有一道長、一老者、一貓,茶山成片,兼有桃樹、梨樹、菜園。道長姓陳,以讀書弄簫為樂,學問很高,品性清雅,愛養蘭,自己做茶,常與來者品茗論道,是一位隱士。武夷人皆知“馬肉”,即馬頭岩肉桂,產於道觀旁,是武夷岩茶的上品。今天天氣很好,道長應該在做茶。

大約1 個多小時的山路,我抵達了馬頭岩。在道觀門前碰到了止止庵的雲水道長,背上挎著一竹籃茶青的他從茶山中緩步走來,他來幫陳道長采茶。道觀的院子裡擺著正在攤晾的茶青,這是武夷岩茶制作的一個步驟:曬青。磊石道觀因為沒有自己的茶園,采摘的皆是自然生長的茶樹,傳統的手工茶方式,一切合乎於道,有一股天然曠達的野氣。

陳道長依舊坐在他的老位置上給每位路過的客人泡茶,一坐就是四五年的光陰,板凳上的坐墊已經破爛得不行,他說這是他的使命:弘道。一起喝茶的是雲水道長帶入山的北方客人,他們正在請求道長賜字。道長欣然應允,領著他們到了書法台,揮毫潑墨,酣暢淋漓地寫了幾個字,道長的書法寫得很好。寫完字的道長明顯來了興致,取出自制的長簫,站在院子裡吹了起來,深沉渾厚的簫音在青山中穿越,恍惚間思緒飄得很遠。

簫畢,道長走到院子裡搖青。搖青是茶葉制作的一道工序,走水是搖青的主要目的,最考驗制茶者的臂力和耐力。

在大部分時候,武夷山都處於雲遮露繞當中,宛若仙境

搖完青的道長取出一壺昨晚剛做好的野茶與來者分享,火氣未除,也很好喝。

道觀沒有從外牽電線,早上老人家燒好水灌在開水壺裡,用來泡茶。有時候來訪者多了,便要臨時取炭燒水,水是從岩壁裡流出的石乳泉,甘甜豐腴。這裡仍保持著最原始古樸的隱士生活。

止止庵的雲水道長不喝茶,只飲水。

因為他正在辟谷(道家的一種修煉方法,不食五谷,吸風飲露),已經是第7 天了,准備辟谷半個月。他看起來氣色很好,上山采茶,和常人無異。

談話間已是午時,老人家告訴我們可以吃飯了。雲水道長因為辟谷,便趁著我們午飯時背著竹筐又上山去采野茶,他今年是第一次參與制茶,看起來興致很高。
齋菜很豐富,幾乎都是陳道長自種的蔬菜和一些山裡的野菜,春筍、蕨類、腌菜干、香菇……磊石道觀仍舊用的是傳統的土灶大鍋,做完飯後的余火便取出來燒泡茶用的水。這樣傳統的烹飪方式在如今的城市裡幾乎絕跡了,做出來的飯菜極為好吃,當然少不了老人家的好手藝,午飯很愉快。在武夷山的廟宇吃齋飯,經常碰到相似的情況,遠方的客人會把我拉到一旁,悄悄地問我是否需要付費。在武夷山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規定:廟裡不會強制收取膳費,但是作為香客,我們須把恰當的費用當作隨緣功德投入功德箱。

飯後依舊是品茶論道,道長偶爾去搖青。時光過得很快,一天的光陰就要結束,我的問茶之行卻還意猶未荊我向道長告辭,准備取道天心峰,夜訪同樣因禪茶出名的天心永樂禪寺。天心禪寺離馬頭岩不遠,半個多小時的腳程。

一路映山紅摧枯拉朽地開著,茶農們依舊忙著采摘茶青,山崖間有白鷳在悠然踱步。溪聲、鳥鳴、茶香,山野的清歡一路伴隨。

處於“晾青”工序中的茶葉。

路上心裡嘀咕:從前只是遠遠地與天心禪寺的住持澤道法師謀過一面,未曾聽其講佛論禪,不知此次夜訪是否有緣一會。機緣便是如此巧妙,抵達天心禪寺時已是遲暮,只見院子裡澤道法師一襲僧衣,翩翩而立,仿佛是約好的一般,問我是否趕上了齋飯,面容和善。

院子裡坐著很多人納涼,大部分都是天心禪寺從江西請過來的茶工,幫忙制作禪茶。有人給法師搬來一把椅子,我也坐在茶工們中間,大伙兒要求法師講課,法師應允了。在澤道法師坐下的那一刻,蛙聲蟬鳴顯得寺院愈加寂靜。

澤道法師說了許多平常的話,卻有著很深的佛理,耐人尋味。講課間,寺裡的晚鐘響了,聲音很大,在暮色的山野中久久回蕩著。谷雨後的幾日,一年一度的春茶采摘便陸陸續續開始了,這是武夷山一年之中最不可錯過的風景。

從年前就開始下的雨連綿不斷地一直持續到茶季,偶然的幾日放晴,山中便像炸開了鍋一般鬧騰。

茶農忙著把茶青采摘下山,茶是不會等人的,過了時日便老了,不可用了。

谷雨後,武夷山迎來一年中最熱門的時光。

武夷山時令美食

轉山喝茶,論道聽禪,卻也離不了美食。武夷山的吃食山中取材,雖不甚精細,卻難得自然清新。

【筍餅】四五月份的武夷山是盛產竹筍的時節,山裡人愛做筍餅,既因為美味,也因為筍餅可以長期保存。筍餅的制法很簡單,先將春筍去殼,後放入鍋內煮熟,待熟後搗爛,再按比例配上米粉、紅酒糟、辣椒粉、食鹽、香料等一起倒入筍泥中攪拌均勻,入鍋蒸熟,待冷卻後捏成圓餅再曬干或烘干。

【金櫻子花餅】以金櫻子果入藥泡酒很常見,但用金櫻子花做餅可能就是閩北地區的特色了。在武夷山當地,稱其為“刺花”,花期是四五月份,每到此時,菜市裡便有小販兜賣,潔白如雪的金櫻子花是好吃者的福音。用新鮮采摘的金櫻子花混合米漿油煎,米漿裡要預先擱好糖,煎得外酥裡嫩,甜香軟糯。

【芙蓉羹】閩人吃芙蓉古來有之,這裡的芙蓉指的是木芙蓉。木芙蓉又名“拒霜”,花期在秋季,每到此時菜市有老者販賣新鮮采摘的木芙蓉,武夷人愛食芙蓉湯,與豆腐同煮,湯很清滑;也會拌入蛋液同煎,多種制法。同為錦葵科的木槿花也入花饌,做法與木芙蓉相同。

【花茶】人多知茶之香,而不知茗花之香。在武夷山,茗花為茶飲已經在山人的茶圈裡小範圍的流傳了起來。也許茗花茶的味道不能真如茶味之甘醇力厚,但是其中的幽趣卻妙不可言。茗花開在深秋,從山中采下,烘干亦可曬干,撮一些到蓋碗裡,就著熱飲,聞之清香,嘗之微甜。


精選文章: 遊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