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首批小行星1998 QE2的雷達圖像,獲取時小行星距離地球約600萬公裡。圖像中的小白點是這顆小行星的衛星,直徑約600米
北京時間6月3日消息,據美國太空網報道,6月1日兒童節當天,一顆編號為1998 QE2 的小行星掠過地球附近,似乎是為這一年的兒童節獻上的特別禮物。在這顆天外來客抵達之際,2013年5月29日晚,美國宇航局調用其設在加州沙漠中的深空探測網戈德斯通觀測站的70米天線對這顆小行星進行了雷達成像觀測。這時這顆小行星距離地球約375萬英裡(約合600萬公裡),這大約相當於地球和月球之間距離的15.6倍。
雷達觀測顯示小行星1998 QE2是一個“雙小行星系統”。統計顯示,在直徑大於200米的近地小行星中大約有16%是雙星或三星系統。雷達圖像顯示這顆小行星的主體大小約為直徑2.7公裡,自轉周期小於4小時。另外在雷達圖像中還可以看到一些暗黑色的表面特征,這可能是一些凹陷區域。目前對這顆小行星的衛星大小的初步估算認為其直徑約為2000英尺(約合600米)。本次雷達成像觀測大約持續了兩小時以上。此次雷達觀測任務的負責人是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科學家馬裡納·布羅佐維克(Marina Brozovic)。
小行星1998 QE2與地球之間的最近時刻發生在美國太平洋時間13:59(北京時間6月1日清晨4:59),最近時小行星距離地球約360萬英裡(約合580萬公裡),這相當於15倍地月距離。在接下來的至少200年內,這顆小行星都將再也不會離地球如此之近了。這顆小行星是在1998年8月19日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林肯近地小行星搜尋項目(LINEAR)首先發現的。
此次使用雷達成像技術獲得的圖像分辨率約為250英尺(約合75米)每像素。在接下來幾天內,隨著更多數據被獲取,這一分辨率將有望得到進一步提升。在5月30日至6月9日之間美國宇航局的雷達天文學家們將使用位於美國加州沙漠中的宇航局深空網(DSN)所屬70米口徑天線,以及位於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開展持續跟蹤觀察。這兩台性能卓越的設備投入聯合觀測,將讓天文學家們得以在本次短暫的拜訪中獲得盡可能多的有關這顆小天體的信息。
雷達在研究小行星的大小,形狀,自轉周期,地表形貌,評估地表物質粗糙度等方面都是一種非常有力的工具,另外其提供的數據還將有助於計算並確認小行星的運行軌道。利用雷達測出的小行星距離以及速度數據將讓小行星的軌道計算和預報更加精確。
長期以來,美國宇航局一直致力於對接近地球的小天體開展嚴密監視,從而確保我們地球的安全。事實上美國擁有著全世界最強大,最完備的巡天監視和近地小天體搜索系統。到目前為止,在所有已知的近地小天體中,有超過98%是由美國觀測及研究機構最先發現的。
在2012年,美國宇航局用於近地小天體監視的預算從原來的600萬美元提升到了2000萬美元。在美國宇航局總部和各地的分支機構中,一共大約有數十名研究人員直接參與到了近地小天體的監測工作之中。另外還有更多的科學家致力於開展加深我們對小行星及彗星認識的研究工作,其中也包括那些接近地球的小天體。
按計劃,2016年美國宇航局將發射一顆探測器考察一顆可能對地球存在潛在影響的近地小行星。這就是“OSIRIS-REx”探測任務,該探測計劃預定對101955號小行星Bennu開展考察工作。該計劃也是一項初期評估驗證項目,旨在為未來針對新發現的潛在威脅開展類似考察進行前期准備工作。除了對潛在威脅小行星進行監測之外,對小行星和彗星開展研究還將有助於揭示太陽系的起源,水的起源,地球的誕生,乃至於構成生命體基礎的有機物分子的起源。
美國宇航局近期甚至還宣布了一項旨在捕獲一顆小行星的計劃,使用一艘拖拽飛船識別並捕獲一顆較小的小行星並將其拖拽至月球軌道,以供未來進行載人和不載人的進一步研究工作。(晨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