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張圖片顯示了美國夏威夷莫納克亞山頂史密森天體物理天文台亞毫米陣列(SMA)拍攝的特寫鏡頭,圓圈中是合並星系,顯示塵埃環繞的恆星形成區域。綠色的數據是由美國新墨西哥州附近索科洛的國家射電天文觀測所的甚大望遠鏡(JVLA)收集到的,它顯示了星系中的一氧化碳氣體。此外,藍色顯示的是星光。一架物質橋連接了兩個星系,顯示出兩個星系正在發生相互作用。圓圈外的藍色斑點是距離我們最近的星系。
鳳凰科技訊 5月24日消息,英國每日郵報報道,天文學家近日發現,110億年前兩個互相碰撞的飢餓的年輕星系正在迅速的形成一個巨大的星系,體積大約是銀河系的10倍。研究人員表示這項開創性的發現“相當於發現了有翼恐龍和早期鳥類之間缺失的聯系”,並提供了宇宙是如何形成的新見解。這個新發現的巨大星系名為HXMM01,它是目前已知最明亮、最富含氣體、亞毫米光的星系合並。這篇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文章中這樣描述道。
研究小組表示,捕捉到這種大的、短暫恆星的產生是非常罕見的。HXMM01隨著它的形成正在逐漸衰退,隨著兩個母星系互相碰撞,它們吞噬了大量氧氣,挖空了宇宙一角恆星形成所需的氣體。“這些星系進入了一個‘大魚吃小魚’的階段,在未來的數億年間,它會迅速的耗盡食物供應,並導致新星系在未來的日子都處於緩慢的飢餓期。”研究主要作者、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傅海這樣說道。
“這個相互作用星系的怪獸系統在還只有30億年歷史時,就已經是目前發現的宇宙中最有效的恆星形成工廠。發現這種類型的恆星的重要意義相當於理解恐龍進化成鳥類時發現始祖鳥的意義,因為它們在出生時正經歷著一個至關重要的轉變階段時,就被發現了。”傅這樣說道。
科學家最初從赫歇爾太空望遠鏡數據裡鑒別出這對星系,並認為它是一個單一的明亮源,將其取名為HXMM01。接下來的觀測顯示事實上它是兩個星系,每一個星系產生的恆星質量相當於1000億個太陽。兩個星系之間很可能是由一座氣體橋梁連接,這暗示著它們正在合並。

圖右顯示了特寫鏡頭。
“HXMM01系統非常罕見,這不僅僅是因為它的巨大質量和密集的恆星形成活動,而是因為它顯示了一個重要的合並過程的中間步驟,為科學家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見解,它將幫助我們限制星系合成和進化的模型,”研究合作作者、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阿薩塔·庫雷(Asantha Cooray)這樣說道。
合並開始時引發了恆星形成的狂暴期,整個系統會以異常快的速率產生大量恆星,相當於每年產生2000顆類似太陽的恆星。相比之下,像銀河系這樣的星系每年只能夠產生一顆類似太陽的恆星。
這項發現解決了一個大難題,也即理解早期宇宙的巨大橢圓星系是如何發展的這麼迅速,以及為什麼它們隨後便停止產生新恆星。其它天文學家提出理論認為星系中央的巨大黑洞產生的強大恆星風吹散了氣體。
研究小組的負責人、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宇宙學家阿薩塔·庫雷表示,他和來自全世界各地的同事發現了確鑿的證據表明,宇宙合並以及由此產生的恆星高效率吞噬氣體是導致這種燃料殆盡的主要原因。(編譯/嚴炎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