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雲水謠》劇中男女主角浪漫寫生時坐在溪邊的大水車,那急湍河水漫過橫躺在水中的“石跳子橋”,還有那老舊木屋的房檐,甚至在溪流中悠哉自得的鴨子和鵝群,都把人們拉進了它的時間節奏裡。
土樓人家 獨具特色的復古建築
走進雲水謠,當然少不了去看看當地久負盛名的土樓。曾經有一個傳說:以前美國衛星在空中拍到中國福建有很多圓形建築物,美方研究人員百思不得其解,一度懷疑是中國的秘密武器基地,說的就是福建土樓。雲水謠比較有代表性的土樓就是懷遠樓與和貴樓。

土樓
懷遠樓是雙環圓形土樓,圓中有圓,風格別致,是中型圓土樓的代表,也是建築工藝最精美、保護最好的雙環圓形土樓,位於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梅林鎮坎下村東部,距南靖縣城54公裡,建於1905-1909年,占地1384.7平方米,是僑屬簡、新、喜、興四兄弟建的,歷時三年建成,據說共耗資約一萬多兩白銀。大樓為土木結構,樓4層,高13米,直徑38米;牆基用大河卵石和三合土壘築的3米多高,下圍小,中間大,上層又逐漸縮小,好像橄欖狀;夯土配方極為獨特,夯築技藝極為高超,至今外牆表面光滑無剝落。底層34個開間,4層共136間,只設一個大門,4部樓梯均勻分布,可通向各層樓。1至4層均為通廊式,在樓外周牆頂層四個方向出挑建有四個瞭望小樓台,瞭望台上有多個射擊口,樓內居民可從瞭望台觀察樓外動靜,觀賞四周風景。若遇土匪入侵,還可從射擊口處攻擊敵人。最值得一提的是懷遠樓的排水系統了。懷遠樓的排水系統是眾多土樓中最講究的,從樓中樓到大門共設計3個水道,每個水道安放了口水缸,樓內污水中的泥沙經過水缸泥澱,便於清理。為了不讓排水溝內的污水淤積,聰明的先輩還在水道中放養了好幾只烏龜,通過烏龜的爬行來清理水溝的淤泥,使水道可以長年暢通無阻。傳說有一年的中秋節,三只百年老龜還同時爬出水道,到祖堂的天井裡與土樓人一同觀看木偶戲。2006年5月,懷遠樓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7月,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雲水謠古鎮
另一棟非常著名的土樓——和貴樓有“四奇”:一奇因為它是福建土樓裡個頭兒最高的方樓;二奇是因為它是建在沼澤地上的土樓,整座樓像一艘大船停泊在沼澤地上,雖歷經200多年仍堅固穩定,巍然屹立;三奇是因為土樓內有兩口水井,相距不過十多米,卻一口清亮如鏡,水質甜美,另一口卻混濁發黃,污穢不堪,被人稱為“陰陽井”;四奇是因為和貴樓結構是樓包厝、厝包樓的特征。和貴樓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和貴樓顧名思義,是勸世人弘揚以和為貴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樓如其名,顯得異常的祥和、安寧、沉穩。和貴樓又稱山腳樓,建於沼澤地上,用200多根松木打樁、鋪墊,歷經200多年仍堅固穩定,保存完好。清代雍正十年,由簡次屏公建造的,總投資一萬五千兩銀子,占地1547平方米。樓高5層21.5米的長方形大樓,一層土牆厚1.34米,由下而上遂層縮小,到第五層牆厚僅65釐米,內部土木結構規整,有140個房間。樓正中開1個大門,有副檻聯:“和地獻奇山川人物星鬥畫,貴宗垂訓衣冠禮樂聖賢書”。樓內東西南北四角安有4部梯道通向各層樓。天井中心建三間一堂式學堂,當地群眾編句順口溜:“厝包樓,子孫較賢,樓包厝,子孫較富。”堂前門上掛著兩塊來頭不小的匾牌,一個是由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頒發,由簡羨強立的“興學敬教”匾牌;一個是中華民國計六年十月由國民政府僑務委員會委員長陳樹仁贈送,由簡羨強立的“興學利僑”匾牌。樓前面原有一條400米長的“腰帶”,也就是水渠,但現在已經廢棄不用。在和貴樓的門額上還有一方清代遺留下來的進匾,是當時的和貴樓主人崇尚詩書傳家的見證。
古道旁 體味古風古韻
雲水謠古道原來叫古幽道,這個村子原來叫長教村。雲水謠古道始自何方、止於何處,誰也說不清。而“雲水謠古道”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已,是長教鄉開基祖簡德潤於元至正十八年(1359年)修建的,當時沿溪只建2公裡,後來慢慢向前後伸延,與外界古道相銜接,是南靖境內通往府地乃至進京的必經之路。

溪水緩緩流過
這條古道雖不是官方驛道,然而通衢北方省城與京都的士人、商賈、游人、僧侶和百姓往來不絕。長教村清新的空氣和田園風光,無疑是旅人身心都可以得到小憩的驛站。在古道旁,還有一座“必應寺”,顧名思義,有求必應。過路的進京學子都會在廟裡所供奉的城隍夫人案前點上一炷香,祈求神靈的保佑。古道旁,有一排兩層老式磚木結構房屋,那就是長教已有數百年歷史的老街。至今,這些老商鋪大多還保留著木板代牆的特點。2005年底,由張克輝以自己和幾位台胞的生活閱歷為原型創作的電影《雲水謠》,曾經在此拍攝取景。福建土樓“申遺”成功後,將村中這條長10余公裡、全部用鵝卵石鋪成的古道正式命名為“雲水謠古道”。

木橋
古道邊,彎彎曲曲的長教溪潺潺流水蜿蜒而下。沿溪岸邊生長著的12棵千年古榕,其中,有棵最大的古榕樹據考證已有千年,老榕樹遮天蔽日,郁郁蔥蔥。樹冠之大,樹葉之濃,遮蓋了近千把平方米,古榕之下放置著可坐可臥的青石塊,還有竹椅石桌,供人休閑納涼。

大榕樹
坐在這老榕樹下,遙望遠山,看著水中的行人房舍小橋流水的倒影,清風徐徐,讓人不禁心神舒暢,渾然忘我。古道清幽靜謐,平和蜿蜒,路面鋪著潔淨的鵝卵石,要是淋上雨水,會閃出各種光澤,甚至淺淺地映出山影。特別是到了晚上,游人稀少,星星點點的夜空下,空曠而安靜的鵝卵石古道靜謐幽長,沿著古道漫步,享受世外桃源般的安逸和自在。
茶酒飄香 源自山間溪流的美味
雲水謠所在的南靖縣地處高海撥山區,典型的南亞熱帶雨林氣候,使這裡長年氣候溫潤,山多林茂,土壤肥沃,無霜期長,氣溫和降雨的垂直變化顯著,長年空氣清新、霧大露多,十分適宜茶樹的生長繁殖,自古就是閩南烏龍茶的傳統產區之一。據該縣縣志記載,早在明朝萬歷年間就有茶葉出產,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間,該縣書洋鎮生產的茶葉成為漳州茶廠部優特級品種原料。南靖茶葉主產區的海拔大部分在500米以上,最高達到800多米,正所謂“高山雲霧出名茶”。茶葉品種也極為豐富,主要品種有毛蟹、鐵觀音、黃旦、本山、單樅和白芽奇蘭等十余種,堪稱閩南烏龍茶區的“品種園”。

制茶的人家
土樓的高山茶是很有名的,來玩的人都會買上幾斤帶回去,游人們看重的就是這裡綠色無污染的自然環境。茶場在高高的大山上,從土樓出發,盤上山路一直往上,走了近一個小時才到達山頂。在茶廠裡品茶聊天,知道這裡的農戶都以種茶為生,他們自己有茶山、有茶廠進行加工,主要茶葉都出口日本,小部分經過包裝批發到當地的旅游市常雲水謠的茶質優價平,賣得非常好。而且保證新鮮,一年四季他們都在采茶、制茶,除非特制的陳茶,否則絕沒有陳貨。每到采茶時節,采茶的大嬸就要忙著采、烘、焙、曬,最後還要挑揀雜枝雜葉。

釀制米酒
農家自釀米酒是另一種吸引人的味道。在土樓大院裡,一位大嬸正在用土蒸鍋釀酒,她一邊忙著往灶裡添柴火,一邊打水。據大嬸介紹,地裡的糧食吃不完,她們就拿來釀酒,村裡人和游客都會來找她買很香很醇正的米酒。蒸鍋裡滴出來的酒度數很高,有50幾度。大嬸說,釀酒要先把米洗干淨,加水泡一晚上,然後再洗干淨、濾干,用屜布鋪在蒸鍋上,把米平鋪上去再加蓋嚴實,然後蒸鍋裡要加足夠的水,大火蒸25分鐘左右,把蒸好的米取出冷卻,加酒曲拌勻,最後放進大缸裡發酵;大概一星期之後,還要進行第二次加發酵,20天後家釀米酒就大功告成告了。

土家菜
雲水謠的土樓農家菜,最主要的特色是材料取自於田園山間溪流的土特產。制作的手藝為農家手藝,食物的味道為淳樸厚重的土樓風味。土樓人家日常三餐,多數早晚喝粥,中午吃干飯。麥子在南方種得少,所以面條只有過年過節或招待客人時用。有時青黃不接之時,將剛收下的麥子磨成粗粉,做麥羹度日,現在的生活比以前好了,就很少這樣吃了。家家戶戶都能制作一些小菜,如生搓腌菜、生搓蘿蔔子,爽脆味美,富有地方特色。還有豆醬、豆腐乳都是常見菜。大米還可以做粉干、缽糕、籠床糈之類。粉干以潔白嫩細、柔軟滑韌的特點聞名遐邇。
雲水謠旅行攻略
如何到達:雲水謠位於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可以游玩廈門時順道過去。每天兩班車從廈門直接發往南靖雲水謠古鎮,早上7:10或中午12:10從廈門湖濱南站發車,上午約10:45或下午約15:50到雲水謠古鎮。
住宿推薦:雲水謠當地很多農家土樓都改造成了客棧,雖然房間有點小,但是干淨方便。老榕樹客棧就在最大的千年老榕樹下,房間窗戶下面就是小橋流水,客棧是一對老夫妻開的,房間價格便宜,老人還做得一手可口的農家菜。其他的客棧還有:建南靖和貴樓客棧,就在著名的方形土樓和貴樓前100米處,房間價格從四人間的40元到單人間的150元不等。土樓雲水謠阿簡DE家客棧,位於雲水謠景區內,房間價格在200元內。
必嘗美食:風味小吃有肉圓和燈盞糕等。肉類食品,燒大塊、白斬雞最為有名,是宴席中主菜。汆豬肉、干蒸豬肉是平時傳統菜肴。土樓人家釀酒素有盛名,味純香甜,度數有高有低,善飲者都說不上頭不易醉人,婦孺皆喜歡。酒釀更是香甜可口,佐以蒸蛋,美不可言。飲茶多用碗,以解渴為主,有時用來作湯淘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