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動物天才具有另類智能(上)(圖)

生物

導讀 新蘇格蘭烏鴉也被稱為地球上會制造工具的第二富有經驗的物種。 鳳凰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23日消息,國外媒體報道,烏鴉左拉將要面臨一場對動物而言,從金絲雀到狗類,都感到困惑的測試。左拉是一只野生的新蘇格蘭烏鴉,她看到木棍上綁著一根繩,上面懸掛著一片肉,她棲息在木棍上,彎下身來利用喙抓住繩子使勁拽過來,但是繩子太長,她仍然無法夠到肉, 在類 ...

新蘇格蘭烏鴉也被稱為地球上會制造工具的第二富有經驗的物種。

鳳凰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23日消息,國外媒體報道,烏鴉左拉將要面臨一場對動物而言,從金絲雀到狗類,都感到困惑的測試。左拉是一只野生的新蘇格蘭烏鴉,她看到木棍上綁著一根繩,上面懸掛著一片肉,她棲息在木棍上,彎下身來利用喙抓住繩子使勁拽過來,但是繩子太長,她仍然無法夠到肉,

在類似的測試中,狗、鴿子和很多其他的物種往往會搖擺不定。有的會咬住繩子或者用力拉同一部分。有的拉著並不與食物相連的繩子,最終很多動物會得到這一片肉,看起來它們似乎在不斷的測試中學習。

然而,左拉並不是笨拙的學習。在她的第一次嘗試中,她踩在繩子上拋出第一段繩子然後立即折起來這一部分,幾次拖拽和折疊繩子後,左拉順利的夠到了這一美餐。

這一繩子拖拉實驗背後的研究學者之一,羅素·格雷(Russell Gray)觀察左拉並說道:“人們往往會說,哇!它忽然有了靈感。”初一咋看,左拉似乎像一個人類一樣在從心理層面上解決問題,並靈機一動修改了解決方法。新西蘭奧克蘭大學的格雷已經觀察到足夠多這樣的動物天才。烏鴉是否像人類一樣解決問題並不是一個有價值的問題,格雷表示。他警告稱科學家對動物的感覺類似“坐過山車”:最初很興奮並認為聰明動物取得的成就非常了不起,然後遇到一些令人掃興的事而倍感失望,隨後達成共識,動物一點也不類似人類。

格雷正在尋找擺脫“過山車”困境的方法。在左拉的實驗裡,他和同事修改了這個繩子拖拽測試中的好幾個不同變量,但這些變量的改變對人類被試者來說毫無影響,但烏鴉的表現則叫人大跌眼鏡,無論左拉是怎麼解決這個難題的,格雷表示,它一點也不像人類所具有的的洞察力。

繩子拖拽實驗

這可能讓有些人非常失望。“我們往往能夠通過觀察某些改變是如何導致動物的卓越表現不復存在而學到很多。”格雷和他的同事們正在研究動物能夠做和不能做的方面。畢竟,觀察到動物能夠解決心理挑戰並不能解釋它的能力是如何進化而成的。進化論並不是發生明顯的跳躍,而是一步一步循序漸進。“我對中途的場景,也即中間級的場景非常感興趣。”格雷表示,這些適度的能力為理解建立動物心智多樣性的各個小步驟提供了豐富的靈感。

這並不意味著科學家停止尋找了動物可能具有類似人類思想過程的跡像。近幾十年來大量報告稱動物在某種程度上也具有某些人類獨有的能力。覓食的螞蟻似乎是少數展示教授能力的動物。山羊具有面部識別的成熟能力,它能夠記住50個身邊人類的面相長達兩年。黑熊能夠學會將圖片分類,例如區分熊和人類。海豚能夠使用工具,在覓食時使用海綿保護自己敏感的嘴巴。

達爾文提出了很多動物具有人類智慧的例子,擁護這一理論的熱情高漲幾十年,然而,1894年就出現了強烈的反對聲音。那年英國心理學家康韋·勞埃德·摩根(Conway. Lloyd Morgan)出版了所謂的摩根法規。摩根法規認為:“如果一種動作可以解釋為在心理等級上較低的心理功能運用的結果,我們就決不可把它解釋為一種高級心理功能的結果。” 但人們似乎總是堅持某一種預期,尤其是發生在鳥類和哺乳動物身上。“在某種程度上,我們總想證明它們和人類一樣聰明。”我們希望鳥類能夠掌握使用繩子的技能並應用類似人類的洞察力。

伊索寓言裡口渴的烏鴉

新蘇格蘭烏鴉是這些預期的主要對像,它可能是地球上第二優秀的工具制造者。它們的工具是利用有鋸齒邊緣的葉子制造成的鉤棒。它們在野外使用這些工具剔出裂縫中的蛆。格雷最初是在澳大利亞東部新喀裡多尼亞島某個山地森林的某個寒冷的清晨觀察到這一過程。在接下來的幾天,格雷和烏鴉研究學者加文·亨特(Gavin Hunt)發現野生烏鴉利用這些工具尋找圓木洞裡的肉。當烏鴉檢查這些樹木是否可靠時,研究人員在圓木邊上放了一個帶尖刺的露兜樹植物並躲在附近觀測。

當烏鴉到達時,它們跳進露兜樹植物裡,抓住其中一片長片狀葉子的帶刺邊緣開始撕裂工作。它們並不是撕開長片的一邊,而是按順序撕開和夾住以在葉節處產生傾斜、階梯狀的邊緣,最終的葉片具有寬大的底部和狹窄的尖端。整個過程只有幾秒鐘時間。隨後烏鴉將葉片狹窄的尖端伸進圓木的洞裡,利用葉片鋸齒邊緣撈上肉來,心滿意足的吞下美食然後飛走了。

“我非常訝異,”格雷說道。當烏鴉消失後,他撿起烏鴉留下的工具,“我感覺我自己肯定制造不了這樣的工具。”把肉從圓木裡撈出來並不容易,格雷移動葉片帶刺邊緣太過用力以至於很難撈出洞口裡的肉。

正是烏鴉這靈巧的操作激發了格雷和奧克蘭大學的同事亞歷克斯·泰勒(Alex Taylor)測試左拉,以及其它野生烏鴉是否也能利用這頗具洞察力的繩子拖拽解決方法,據稱烏鴉、食肉鸚鵡和其它聰明的鳥類都會使用這種方法。在第一次測試中,4只烏鴉有3只順利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因此研究人員決定加大難度來測試烏鴉的極限。

研究人員建立了一個平台代替棲木

研究人員建立了一個平台代替棲木,從而限制了烏鴉在拖拽繩子時所能看到的場景。鳥類能夠從側邊看到繩子和懸掛的肉的位置,但是必須跳到平台上並通過一個狹槽將繩子拖上來。然後這種本以為頗具洞察力的工具制造者的表現卻讓人大失所望。四只烏鴉只有一只最終夠到了肉,而且還是第五次嘗試才成功。另一只烏鴉在嘗試了10次後仍然失敗告終,它拖拽繩子188次卻從來沒有試圖踩住繩子。

在另一項測試中,研究人員將繩子以S曲線形放在桌上。鳥類能夠看到肉但是看不到肉正在逐漸靠近,直到它們拖拽足夠多次以夠到繩子的末端。如果動物真的具有洞察力,正如理論所聲稱的,那麼它們應該意識到持續拖拽繩子將最終夠及繩子末端的肉。但在這項測試裡,鳥類全部“失敗告終”。因此研究人員總結稱,左拉和其它烏鴉在第一個測試中提出解決方法並不是基於人類意義上的洞察力,而是通過注意力而提升的能力。新蘇格蘭烏鴉具有相對身體體積較大的大腦,能夠觀察並獲得它們的行為可能造成的結果的細節,抓住繩子末端的肉與普通的撥弄和探索行為並沒有特別大的改變。當肉的位置上升一點,烏鴉就獲得了積極正面的反饋,然後會進行下一步拖拽。“這並不是奇跡,而是認知上的小小扭曲。”格雷說道。這篇研究被發表在《皇家學會學報B》上。(編譯/嚴炎劉星)

華夏地理iPad交互雜志登陸App Store 限時免費

精選文章: 生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