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宇航局公布的照片,展示了一顆月球探測器的最後安息地,左圖在撞擊前拍攝,右圖在撞擊後拍攝

宇航局的月球勘測軌道器拍攝的兩幅照片,展示了一顆月球探測器的撞月點,左圖在撞擊前拍攝,右圖在撞擊後拍攝

圖像中的A和B便是雙子探測器“潮起”和“潮落”的最後安息地。2012年,兩個探測器以撞月的方式結束自己的使命
4月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宇航局公布了一組照片,展示撞擊月球的雙子探測器“潮起”(Ebb)和“潮落”(Flow)的最後安息地。它們的安息地位於月球北極地區,表面布滿小隕坑以及兩個探測器形成的撞擊坑。宇航局公布的照片展示了撞擊前和撞擊後的安息地,以便公眾進行對比。
美國亞利桑那州大學研究員,負責操控月球勘測軌道器相機的馬克-羅賓遜表示,“潮起”和“潮落”撞月後粉身碎骨,能夠找到它們形成的撞擊坑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看到照片中好似小圓點的撞擊坑時,撞月任務首席科學家瑪麗亞-祖博爾感到非常吃驚。這位就職於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表示:“我一直認為會看到滑行軌跡。”
在對月球引力場進行細節空前的測繪之後,“潮起”和“潮落”雙子探測器於2012年12月撞擊月球表面。科學家選擇的撞擊地點距離“阿波羅”飛船登陸地和其他具有歷史紀念意義的地點很遠。撞月後,地球上的望遠鏡一直沒有拍到“潮起”和“潮落”的撞擊區,就連月球勘測軌道器也不得不等待陽光照射到月球北部地區,才能捕捉到撞擊區的影像。
“潮起”和“潮落”於2011年發生升空,編隊飛行了近一年時間,收集有關月球引力場的數據。根據它們的觀測發現,月球地殼的厚度比科學家預計的薄,崎嶇程度也超過科學家此前預計。這兩個探測器最初在距月表35英裡(約合56公裡)的高度飛行,隨後逐漸降低飛行高度。此項雙子探測器任務耗資4.87億美元。
目前,科學家仍對“潮起”和“潮落”撞月前傳回的數據進行分析。撞擊點的名字以任務組成員薩麗-萊德的名字命名。薩麗是第一位入主太空的美國女性,2012年去世。她所在的教育公司為此項任務提供了照相機,允許學生拍攝月球隕坑以及其他地貌特征的照片。(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