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所謂的“蛇”就是氣體團,其密度和磁場狀況由於湍動的存在處於迅速的變化之中。天文學家們已經孜孜不倦地嘗試拍攝這一現像已有30年之久。
這是澳大利亞緊湊型望遠鏡陣列,研究人員選中這裡開展研究,因為他們認為這是“全世界範圍內從事這一工作最好的設備之一”
科技訊 10月8日消息,古羅馬人和古希腊人仰望星空,他們看到了各種動物的形狀,這就是星座的由來。而現在,一組科學家首次讓我們看到了銀河系中這些星星之間廣袤空間中彌漫的星際氣體的“圖畫”。
對於普通人而言,如果告訴他恆星際空間充斥著極其稀薄並且不斷翻滾運動的氣體,他們大概會覺得震驚不已,但是這是事實,並且天文學家們已經孜孜不倦地嘗試拍攝這一現像已有30年之久。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教授巴楊·伽恩斯勒(Bryan Gaensler)介紹說:“這是人類首次獲得這樣的圖像。”
這些氣體的湍動導致宇宙充斥在磁場之中,促進恆星形成,並幫助超新星爆發後產生的超高溫向周遭空間擴散。有關這一研究的論文已經發表在近日的《自然》雜志。
伽恩斯勒和他的小組研究了我們銀河系內距離地球約1萬光年的一處空間區域,位於南天的矩尺座。他們使用澳大利亞的一處射電望遠鏡天線陣設備——“緊湊型望遠鏡陣列”對來自銀河系內的射電信號進行監測。
當這些信號穿過銀河系空間中翻滾的星際氣體時,它們的偏振角度將出現細微的變化,這有點像是透過偏振鏡片觀察。而借助這樣的手段,天文學家們首次有機會一睹這些星際氣體的運動景像。這一研究將有助於學界進一步了解恆星形成的機制。
小組隨後根據所獲得的數據進行了計算機模擬並發現這些星際氣體正以大約每小時7.08萬公裡的速度翻騰運動——從宇宙的角度來看,這是非常“緩慢”的。
伽恩斯勒教授說:“我們現在打算對整個銀河系中的氣體湍動情況進行調查。最終這項研究將告訴我們為何銀河系的某些部分要比另外的一些部分溫度要高,以及為何恆星會在某些特定的時刻在某些特定的區域形成?”
研究小組測量了這些星際射電信號的偏振情況並進行疊加,結果得到了這幅看上去極其凌亂,用研究人員們的話說就是“像群蛇亂舞”般的圖像。這些所謂的“蛇”就是氣體團,其密度和磁場狀況由於湍動的存在處於迅速的變化之中。(晨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