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拉布宗 昔日帝國變身黑海小城

景點

導讀 大部分到訪土耳其的游客並不會自討苦吃地跋涉到東北部的黑海之濱來,所以也很難體會到一個真實的、旅游勝地之外的土耳其。特拉布宗是土耳其黑海沿岸地區最發達、最現代化的一個城市,這裡曾是特拉布宗帝國,是土耳其版圖上的獨立國家。 土耳其是個長方形的國家,連接著亞歐大陸,最西邊是位於歐洲的伊斯坦布爾,最東邊則與格魯吉亞、亞美尼亞交界。東端雖 ...

大部分到訪土耳其的游客並不會自討苦吃地跋涉到東北部的黑海之濱來,所以也很難體會到一個真實的、旅游勝地之外的土耳其。特拉布宗是土耳其黑海沿岸地區最發達、最現代化的一個城市,這裡曾是特拉布宗帝國,是土耳其版圖上的獨立國家。

土耳其是個長方形的國家,連接著亞歐大陸,最西邊是位於歐洲的伊斯坦布爾,最東邊則與格魯吉亞、亞美尼亞交界。東端雖然有許多壯美的山川景色,但由於亞美尼亞問題,不時發生武力爭端;而土耳其最南邊與敘利亞、伊拉克接壤,雖然有許多名勝古跡,由於庫爾德人問題也不太平。最北面,就是廣闊的黑海了。土耳其版圖上,長方形的長邊在黑海上形成長長的海岸線,越過黑海,就是寒冷的烏克蘭和俄羅斯。

對於外國游客來說,一旦離開歐化的伊斯坦布爾、踏上土耳其位於亞洲的領土,就覺得舉步維艱;如果再往東走,那就連鐵路也沒有,只能坐汽車,更加難以涉足了。在土耳其東部,找不到路標也找不到人問路的尷尬時刻存在,雖然本地人的英語最多只能跟你打個招呼,但他們對外國游客都十分熱情,即使完全不明白你要去的是哪裡,也要指一個方向,以示禮貌。

特拉布宗並非灰撲撲的破舊小城,這裡商業極其活躍,餐館遍地,小旅館、小超市、面包店、甜品屋隨處可見,集市更是摩肩接踵,跨越了好幾條街的面積。特拉布宗一直以來就是與俄羅斯、格魯吉亞貿易的重地,路上不時能看到掛著格魯吉亞車牌的車輛。與安卡拉相比,特拉布宗雖然沒有高檔酒店、購物中心,但氣氛明顯活躍多了,城市也更生機勃勃。這裡的清真寺被游客廣場的花花世界所包圍,竟然門廊上也用紅綠電線圍起來,變成了喝茶吃飯的地方,好像國內承包給私人的青少年宮,變得不務正業。看來凱末爾革命還真是徹底,把奧斯曼帝國的宗教傳統徹底剝離、世俗化了。

和隨處可見的清真寺相比,黑海附近的集市倒是更為有名,遠道而來的游客幾乎都要擠進去湊湊熱鬧。這裡什麼日用品都賣,面包、頭巾、毛線、拖鞋、書包、本子……我在龐大的集市裡穿行了許久,也沒有找到出口。土耳其女人的頭巾都是花花綠綠的,很好看,不像約旦女人的頭巾都是一團漆黑。而且這裡的姑娘許多並不包頭,包頭的話也大可以露一縷劉海,不用裹得嚴嚴實實。她們系著頭巾,拎著時髦手提包,穿著掐腰套裝裙、黑絲襪、高跟鞋,嗒嗒地從集市上走過,有一種難以言說的混搭感覺。

特拉布宗城外的蘇梅拉是特拉布宗南邊的一片高山森林,岩石峭壁上有一處13世紀鑿成的修道院,有點像國內著名景點懸空寺。峭壁上的石窟,有大有小,有樓梯有地窖,藍天白雲下錯落有致。小的石窟大概是用來給修士們起居打坐的,窗外就是青山;大的石窟畫滿了彩色的壁畫,耶穌、瑪利亞等等,大概用來聚會或布道的。壁畫已經剝落了些顏色,不過依然很漂亮。修士們的起居室每間都很小,要躬身而入,一方小小的窗戶,窗下就是懸崖。

自從地跨歐亞的奧斯曼帝國縮水成今天的土耳其,官方的心態仍然把自己定位成歐洲國家。雖然在今天,龐大的土耳其只有最西面伊斯坦布爾的兩塊小島處於歐洲,土耳其依然堅定地要把自己劃為歐洲的一部分,為加入歐盟不懈努力。這種決絕的改變使得土耳其面臨了身份認同的混亂和多重不被接受的痛苦。不過,盡管內部矛盾並未消除,現代土耳其已經選擇了它自己的道路,沒有回頭路可走。


精選文章: 景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