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羊樓洞:塵封千年的磚茶古鎮

景點

導讀 赤壁市往西27公裡處,有一座古鎮。它頭枕幕阜群山,背依松峰山 北麓,迎送著日月,落寞而清冷。這正是中國的“磚茶之鄉”,也是中國最著名的磚茶產地——羊樓洞。鄉道、故牆仍舊矗立在此,而房屋卻顯得老舊,行人也非常稀少,明清時留下的石板街上,只有閑坐的老人和嬉戲的孩子。 羊樓洞古鎮 雖然羊樓洞生產的“川”字牌磚茶馳名中外,雖然它的茶葉自古大多 ...

赤壁市往西27公裡處,有一座古鎮。它頭枕幕阜群山,背依松峰山 北麓,迎送著日月,落寞而清冷。這正是中國的“磚茶之鄉”,也是中國最著名的磚茶產地——羊樓洞。鄉道、故牆仍舊矗立在此,而房屋卻顯得老舊,行人也非常稀少,明清時留下的石板街上,只有閑坐的老人和嬉戲的孩子。

羊樓洞古鎮

雖然羊樓洞生產的“川”字牌磚茶馳名中外,雖然它的茶葉自古大多遠銷邊關蒙古(攻略) 和俄羅斯,雖然這裡的磚茶已經獲批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但這座古鎮仍像是獨居在深山的老人,臉上的皺紋寫滿了滄桑。

磚茶

趙李橋茶廠留存的磚茶陳跡

羊樓洞歷史上最知名的是磚茶,目前羊樓洞磚茶主要傳承者有三家:趙李橋茶廠有限責任公司、趙李橋洞莊茶業有限公司和羊樓洞茶業有限公司。其實,歷史上的羊樓洞茶廠都沒有了,早就轉移到了趙李橋。而導致這種變化的是一場火災和一條鐵路。1952年6月的一個夜晚,一把大火將羊樓洞茶廠燒得損失慘重。起初人們以為是土匪下山,後經查實是因為員工擅離職守所致。而真正讓羊樓洞成為歷史陳跡的最終一擊,是京廣鐵路的貫通。當時,羊樓洞原先的水路和陸路交通在新時代的火車交通面前已經成為“羈絆”。為了交通便利,1953年,羊樓洞茶廠整體搬遷至4公裡外京廣線旁的趙李橋鎮,更名為“湖北省供銷社趙李橋磚茶廠”,後來又經歷改制,更名為現在的湖北省趙李橋茶廠有限責任公司。

磚茶制作是流水作業

趙李橋茶廠傳承了羊樓洞茶業的余緒,繼承了有上百年歷史的“川”字牌青磚茶品牌、“火車頭”、“牌坊”米茶品牌,為羊樓洞人保留了心頭希望的火種。據說,在蒙古、俄羅斯市場,不認識漢字的人們只要用手摸到“川”字的3個槽,就會認出羊樓洞的磚茶。

羊樓洞茶廠傳承湖北老青茶

建廠於1949年的羊樓洞茶業有限公司,由國家設立中華茶葉公司羊樓洞松峰茶廠,在1956年公私合營後成為我國保留的三大茶廠之一。自唐貞觀年間種茶開始,就是巴楚地區最早的茶產地之一,明朝年間大興茶業,有“百裡茶園(國際酒店) 溝”之稱。相對於趙李橋茶廠,羊樓洞茶業有限公司即將對外開放的茶博園顯得更加現代。

包裝

作為湖北黑茶的傳承廠家,羊樓洞茶業有限公司生產一種獨特的黑茶——湖北老青茶,它香氣純正,湯色橙紅明亮,口感醇厚順滑,原料上乘、工藝精致,不僅有普通黑茶的保健功效,而且以其獨特的工藝成為最具創意和藝術美感的黑茶,可以制成各式各樣精美的禮品、工藝品和家居裝飾用品。

寧肯三日無糧不行一日無茶

“松峰入羊樓,茶香繞鳳丘,古韻珠洞曉,月旁石人瘦。”一首古詩點出了羊樓洞明清古鎮茶香繚繞的意境。赤壁地處幕阜山脈和江漢平原接壤的丘陵地帶,雨水充足,日照(度假) 時間長,土地肥沃,有得天獨厚的茶葉生長環境。

制作間

作為茶馬舊道的泉源之一,自唐太和年間皇詔普種山茶起,羊樓洞就起頭培育提拔、加工茶葉。也是從當時起,羊樓洞黑茶參加國家茶馬生意業務,經由大唐安西都護府翠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銷往西亞和歐洲。據說,湖北玉人王昭君奉旨出塞,隨身帶去了湖北的茶葉。持久食用牛羊肉的蒙族人吃茶品茗後,頓感神清氣爽。因此,吃茶品茗在萬裡草原漸成風俗,以至“寧肯三日無糧,不行一日無茶”。 極盛時羊樓洞古鎮有茶莊200余家,清道光年間,有英、德、日、俄等國販子競相於此辦廠制茶,國內的晉、津、滬茶商也都蜂擁而至,這裡成為馳名國際的茶市。

雕花

如今,記載羊樓洞繁榮富有的文字都是過去式的“曾經”與“有過”,羊樓洞只剩一條青石鋪路的主街橫貫南北,長約一公裡,幾條小巷依主街向四周輻射,隸屬於赤壁市趙李橋鎮管轄,人口不足千人。平日街上只有寥寥前來參觀懷古的游人,看街道兩旁尚存的明清古建築,看青石板街面留下的據說是當年運茶車輪碾出的凹痕,想像當年的模樣。


精選文章: 景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