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科學家研發的腦部植入物使得人們能夠檢測到不可見的紅外光。
鳳凰科技訊 2月19日消息,英國每日電郵報道,近日科學家通過一種可檢紅外光的腦部植入物創造了人類“第六感”。雖然人們不能直接觀測到紅外光,但實驗室的小白鼠能夠通過連接在與觸感有關的大腦區域的電極而檢測到它的存在。類似的設備曾被用於彌補喪失的功能,例如幫助癱瘓病人通過思想移動屏幕鼠標。
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杜克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的這項研究首次將這種設備用於賦予動物一項全新的感官。
米格爾·尼科萊利斯(Miguel Nicolelis)博士表示這僅僅是有關“大腦-大腦界面”研究的重大突破的前奏,這篇研究被發表在自然通信雜志上。
上周日在美國波士頓召開的美國科學促進學會年度會議上,尼科萊利斯博士將這項神秘的工作描述為“沒有人預料到它能夠實現。”第二篇相關文章在發表前都將保密,但尼科萊利斯博士的評論讓很多人重燃希望,大腦植入物或真可能允許動物通過大腦與對方間接互動。
在第一項研究中,實驗老鼠頭部佩戴紅外探測器,後者通過電極與大腦中負責觸感的區域相連。當老鼠被困的籠子裡的三盞紫外線光源之一亮起時,老鼠立即開始摩擦自己的胡須,這表明它們感覺似乎正接觸著不可見光。
在進行一個月的訓練後,老鼠學會將這種新的感官與光源相聯系,並能夠以高達100%的精確率找到究竟是哪一盞燈亮著。同時一只猴子也被訓練執行同樣的任務。
這項研究表明用於處理一種感官的大腦某部分區域也能夠同時解譯其它類型的感官信息。這意味著,從理論上來說,將植入物植入大腦特定區域,或可幫助因視覺皮質受損而失明的人重見光明。
尼科萊利斯博士說道:“我們進行的研究無非就是論證了,通過讓老鼠‘接觸’哺乳動物無法監測的紅外光,我們能夠創造一種新的感官。腦部神經會對觸感和紅外光同時做出回應。這表明成人大腦或能夠獲得新的能力。”
“這暗示著,在未來,你能使用假肢器官借助大腦的其它區域修復丟失的感覺形態,例如視覺。”這項研究是一項國際合作的一部分,後者旨在建立一套全身的裝配,使得癱瘓的人能夠利用大腦控制設備的移動,從而實現再次行走。
這套裝配可內置紅外感官設備,以告知著裝者四肢的位置並讓他們再次真實的“感覺”到物體。尼科萊利斯博士和同事希望能夠在2014年巴西舉行的世界杯開幕式上揭開這款“外骨骼”的神秘面紗。(編譯/嚴炎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