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想像圖:從系外行星PH2 b的一顆衛星上看到的PH2 b
1月9日消息,據《連線》雜志網站報道,Planethunters.org網站是一個由科學研究機構主辦的,旨在讓普通天文愛好者參與進來共同搜尋系外行星的網站。現在,就有業余愛好者利用這個網站提供的數據和工具從開普勒望遠鏡的數據中識別出了15顆新的位於宜居帶的系外行星。
這15顆系外行星之中有一顆是木星大小的行星,其圍繞一顆類太陽恆星KIC 12735740運行,目前這顆行星的存在已經得到官方的正式確認(置信度99.9%)並被編號為PH2 b。這顆行星是Planethunters.org網站上發現的第二顆系外行星,該項目是英國牛津大學領銜開發的宇宙動物園公眾參與天文項目(Zooniverse)的組成部分。此次發現的另外14顆系外行星候選體也有90%的置信度認為信號是真實可信的。
美國宇航局的開普勒空間望遠鏡於2007年3月份發射升空,其主要目的是搜尋位於宜居帶中的系外行星體,其使用的原理是凌星法,即檢測由於行星從面前通過阻擋星光而導致的恆星輕微亮度變化。盡管采用凌星探測之後的算法分析將可以識別出大部分的潛在目標,然而仍然可能存在漏網之魚。因此從2010年開始,Planethunters.org網站開始運行,其主要工作模式是:首先由美國宇航局將望遠鏡數據輸入公共服務器之中以供該網站分布於全世界各地超過20萬名志願者幫助搜尋恆星星光中表現出的種種輕微地蛛絲馬跡,從而搜尋行星的存在。
此前已經發現了19顆位於宜居帶的系外行星,所謂宜居帶便是指由於行星到恆星的距離不遠不近恰到好處,因此其表面的溫度比較適中,從而允許液態水存在於行星的地表。因此這些行星以及它們的衛星都是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地方。
牛津大學宇宙動物園項目主持人克裡斯·林托特(Chris Lintott)在一份發表於1月7日的申明中表示:“現在存在一種對搜尋系外類地行星的痴迷,而對於像PH2 b這樣的行星對於我們而言則相對顯得陌生。”木星擁有一些質量很大的冰凍衛星,想像一下將木星這樣的衛星系統拖拽至地球軌道的位置上。如果這顆行星擁有一顆地球大小的衛星,那麼我們所看到的將不會是今天的木衛三或是木衛四,而是幾顆遍布河流湖泊,充滿活力的星球,這種情況出現的概率或許並不會很低。
他說:“總會有行星會成為漏網之魚,逃過專業天文學家搜尋的眼睛。這些遺漏的行星候選體需要蹲守在電腦前的無數天文愛好者們的工作來予以填補。毫不誇張的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機會發現一顆系外行星。”
Planethunters項目首席科學家,耶魯大學的黛布拉·費舍爾(Debra Fischer)在新聞稿中表示:“我們正在目睹Planet Hunters項目啟動以來的一個新時代,那就是我們的業余愛好者們的工作至少和計算機數據分析在發現位於宜居帶的系外行星方面一樣有效。現在他們不僅僅滿足於發現系外行星,他們希望能找到在宜居帶運行的系外行星目標。”
在一份提交給《天體物理學雜志》發表的論文中,研究人員列舉了超過40名參與此項研究工作中的普通民眾,感謝他們的工作。其中就包括今年已經71歲的羅伊·傑克森(Roy Jackson),他是一位居住在蓋茨赫德(Gateshead)的退休警官。面對這份榮譽,傑克森說:“很難用言語表達我的喜悅,驚喜,或許還有自豪。因為盡管非常渺小,但是我自己竟然能在這顆系外行星的發現過程中做出了自己的一點點貢獻。我想說,這項發現讓我覺得我之前所有投入其中的時間都是值得的。”(晨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