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線》評2012最佳天文圖

天文

導讀火星勘測軌道器搭載的HiRISE相機是迄今飛往火星的最強大成像設備,其觀測目標之一便是對火星上的沙丘情況開展考察,從而確認火星沙丘是否存在移動,以及移動的速度有多快。HiRISE相機監測結果顯示火星上的沙丘確實存在移動,在一個火星年的時間內移動可達1米。這張照片所拍攝的是獵戶座中的反射星雲M78,這個星雲就位於獵戶座著名的“腰帶”的北側區域,圖像中這些 ...


火星勘測軌道器搭載的HiRISE相機是迄今飛往火星的最強大成像設備,其觀測目標之一便是對火星上的沙丘情況開展考察,從而確認火星沙丘是否存在移動,以及移動的速度有多快。HiRISE相機監測結果顯示火星上的沙丘確實存在移動,在一個火星年的時間內移動可達1米。
這張照片所拍攝的是獵戶座中的反射星雲M78,這個星雲就位於獵戶座著名的“腰帶”的北側區域,圖像中這些發光的塵埃雲就像是鑲嵌其中的珍珠。這張照片中拍攝於亞毫米波段的部分所用設備是南美洲的阿塔卡瑪探路者實驗望遠鏡,在圖像中以橘色呈現,這裡是新生恆星形成的地方。
看過《芝麻街》嗎?裡面的餅干怪獸有沒有印像?這張照片上所呈現的是信使號探測器從水星傳回的隕擊坑圖像,看上去和餅干怪獸真的有幾分神似。當然這張照片所能提供的信息遠不止於此,科學家們可以通過隕擊坑之間相互疊覆的順序推算出這些隕坑的形成先後。
這張照片來自歐洲南方天文台拍攝的海鷗星雲,這是一個活躍的恆星新生區。這個星雲有一個正式的編號,即Sharpless 2-292,從外觀上看這個星雲似乎形成了一只海鷗的頭部,由於其內部恆星的劇烈光熱,這些宇宙塵埃發出明亮的光芒。
這張照片中可以看到第33國際空間站乘組的宇航員們釋放幾顆小衛星的場景。這些小衛星是從日本所屬的“希望”號實驗艙,借助“小型衛星在軌布放器”向外釋放的。
這張照片中的火星地表輪廓看上去像不像一只大像?事實上這裡是火星艾利西亞高原的一股熔岩流的邊緣地帶,這是火星上最年輕的溢流岩漿剩溢流岩漿可以覆蓋廣袤的面積,一般認為這種岩漿在地面擴散時極為迅速,其流速幾乎和水流相當。
圖像中呈現白色的地方是水星克爾提斯隕石坑,這裡的這些白色物質並不是水冰,而是其它的物質。科學家們認為由於水星白天的溫度過高,在太陽系其它地方可以穩定存在的物質在水星上便可能無法穩定存在,甚至會在高溫炙烤下發生蒸發。
火焰星雲位於獵戶座東部邊緣,在北半球冬季的夜空中獵戶座非常顯眼。這張照片由美國宇航局的廣角紅外巡天探測器拍攝。這張照片拍攝視野進行了擴展,並且增加了更多波段的數據。在這張照片的中央部位可以看到三個星雲,分別是:或火焰星雲,馬頭星雲以及NGC 2023。
這張照片是由一系列從國際空間站上拍攝的圖像疊加而成的,此時國際空間站正運行於距離地面大約240英裡(約合386公裡)的高空。在視野前景中可以看到一些國際空間站上的硬件設施,包括微型研究艙段(MRM1,中部)以及一艘處於對接狀態的俄羅斯進步號貨運飛船(右側)。
這張照片是由美國Suomi NPP衛星在軌道上拍攝的,圍繞地球運行15圈之後,其搭載的VIIRS設備獲得了足夠的時間對覆蓋北極乃至亞歐大陸大部的廣袤地區進行成像。這顆衛星大約每天圍繞地球運行14圈,觀測面積幾乎覆蓋全球。
火星亞馬遜高原,一股沙塵暴卷攜的塵埃高高揚起,在地面上投下一道深深的陰影。根據這一陰影的長度,科學家們推算這股沙塵暴的高度超過了800米。
這張照片來自哈勃空間望遠鏡,拍攝的目標是行星狀星雲NGC 5189。看上去這個天體就像是宇宙中飄揚的巨大彩帶。
這張照片呈現的是最新拍攝的獵戶座星雲影像,圖像突出展示了星雲中隱匿的大量恆星。這張照片由美國宇航局的斯皮策空間紅外望遠鏡拍攝,另外加上由歐洲赫歇爾空間望遠鏡拍攝的圖像數據綜合處理而成。
這張圖像拍攝的區域是水星南極附近的瑪格麗特隕擊坑,圖像覆蓋的區域是這個隕擊坑的西北邊緣位置。圖像中的這個大隕擊坑事實上位於這兩個較小的隕擊坑的北側。這三個隕坑的排布,加上這裡恰到好處的陰影效果活生生的呈現出一只米老鼠的形像。
這張照片由APEX望遠鏡拍攝,展示的是金牛座分子雲團的一部分,這裡所戰士的這個纖細的分子雲團延伸超過10光年。在其內部隱藏著正在新生的恆星,而更多的氣體塵埃雲團也正在其中聚集,接下去的發展便會導致更多恆星的出現。
就在土星的正前方有一顆顯眼的衛星,這就是土星最大的衛星土衛六。這張照片由美國宇航局的卡西尼探測器拍攝,此時的土星正經歷季節變換,圖像中還可以看到土星最著名的巨大光環。土衛六是土星最大的衛星,其直徑超過5100公裡,甚至比水星還大。
這張照片由歐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遠鏡(VLT)拍攝,作為其紀念歐洲南方天文台建立50周年的獻禮作品之一。這個天體的正式編號是NGC 2359,位於大犬座,距離地球約1.5萬光年,其延伸的直徑約為30光年。
今年,哈勃空間望遠鏡科學小組的工作人員通過調用多年來哈勃空間望遠鏡拍攝天空中很小一片天區獲得的數據,在原有哈勃超深場圖像(UDF)的基礎上合成得到了一幅所謂的“哈勃極超深潮(XDF)圖像。這幅圖像所涵蓋的天區大小大約和滿月的視張角相當。(晨風)


精選文章: 天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