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中孕育著眾多相貌奇異的生物,以下盤點的這十種古怪鯊魚,其外形堪比外星生物。這些鯊魚有的體形碩大,有的性情凶猛;有的善於偽裝,有的肉具有毒性,它們在長期的演化中形成了讓人驚嘆的捕獵和防御方式。

這種外形酷似雪茄的鯊魚體長只有30至50釐米,但它們卻是惡名昭著的寄生性魚類,生活在熱帶海域。當有獵物時,達摩鯊會先用下顎那鋸齒般銳利的牙齒咬住,然後身體回轉撕扯下大塊的肉。被它攻擊過的許多大型魚類和動物身上經常留下坑洞般的傷痕。

雙髻鯊又叫錘頭鯊,其最大特征就是酷似錘子的頭部。它們的雙眼就長在“錘子”兩端,具有360度的立體視覺,這意味著它們游動時可以同時看到上方和下方的情況。錘狀頭部也使雙髻鯊具有了靈敏的感覺能力,它們能探測到獵物發出的微弱電常

長吻鋸鯊是6種鋸鯊之一,能長到約1.4米,其中那長長的、長滿鋸齒的吻部就占據了三分之一。此外,長吻鋸鯊的吻部兩側還具有很長的觸須,能自由活動,感知周圍水體的振動及生物電。當長吻鋸鯊發現獵物的時候,它們會用吻部抽打獵物,有時候甚至能刺穿對方。

皺鰓鯊看起來更像是巨大的鰻魚或者深海蜥蜴。這種罕見的鯊魚最常見的棲息地卻是在日本海域。除了奇特的體型外,皺鰓鯊的懷孕期之長(達42個月)也令人驚嘆,這是脊椎動物中最長的。皺鰓鯊的口中具有300顆尖利的牙齒,而且嘴還能擴張,使其能吞下接近自己身體一半體積的獵物。

姥鯊的體重能超過5噸,體長可達10米,是僅次於鯨鯊的第二大魚類。姥鯊性情溫和,主要靠張開大嘴,用5000多個鰓耙濾食海水中的浮游生物。一頭姥鯊每小時可以過濾150萬升的海水。它們的游泳速度僅為每小時約5公裡,但游動距離超過數千公裡,而且能潛到近900米的深海。

巨口鯊十分罕見,巨口鯊科也僅有一個種類。這些體形松弛的鯊魚游動緩慢,具有柔軟的魚鰭和不對稱的尾鰭。因為實在難得一見,科學家對其知之甚少。巨口鯊和姥鯊一樣都是濾食者,體長能達到5.4米。它們的口部周圍長有發光器官,推測具有吸引浮游生物的作用。

雖然也被稱為“幽靈鯊”,但銀鮫目的種類其實並不是鯊魚,它們與鯊魚同為軟骨魚類,但屬於全頭亞綱,它們的身長能長到1.2米,突出的鼻吻部上覆蓋著細孔,能靈敏地探測周圍水體和電流的動靜。銀鮫具有三個齒板,下顎的齒板可用於碾壓,而上顎的齒板則尖利呈鋸齒狀。

又名格陵蘭鯊,平均速度不足每小時1.6公裡,是海洋中游得最慢的魚類之一,來回擺動一次尾巴需要整整7秒。然而,這些都不妨礙它們捕獲比自己快得多的獵物。科學家認為它們是采用偷襲的方式捕獵,例如趁海豹睡覺時悄悄靠近。一旦獵物到嘴之後,它們會用匕首般的牙齒切割獵物。

須鯊長相怪異,體長約1.2米至3米。又被叫作“毯鯊”。顧名思義,它們具有十分出色的偽裝能力。長有斑點的皮膚加上具有倒鉤的觸須,使須鯊能夠完全融入海底環境。當有“不明真相”的小魚、螃蟹、章魚甚至另一種鯊魚游過來的時候,須鯊能以極快的速度張開大嘴,將獵物吞沒。

歐氏尖吻鮫生活在幽暗的深海,十分罕見,具有巨大的鏟形鼻吻,具有探測獵物的作用。不過歐氏尖吻鮫最特別的一點是具有可伸縮的顎部,上面長有鋒利的牙齒。捕獵的時候,它們的顎部會迅速伸出給獵物致命一擊。另一個特別之處是,歐氏尖吻鮫身體呈粉紅色,並具有藍色的亮點。(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