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台灣:醉人純樸 最“笨”的人做最聰明的事

人文地理

導讀 頂笨仔常見螢火蟲標志。 孫立極攝梅莊茶梅供買家自齲 孫立極攝 誰會自稱“最笨的人”?台灣阿裡山區有一個只有300余人的小村落,名為“頂笨仔”,也就是“最笨的人”。當然,得名緣於誤會,這裡因地形早期被稱為“頂盆仔”,登記地名時卻錯成“頂笨仔”。不過,這些自稱“頂笨仔”的人們,做了最聰明的事——發展生態旅游,既保護了鄉村的自然環境,又以此 ...

頂笨仔常見螢火蟲標志。

孫立極攝梅莊茶梅供買家自齲 孫立極攝

誰會自稱“最笨的人”?台灣阿裡山區有一個只有300余人的小村落,名為“頂笨仔”,也就是“最笨的人”。當然,得名緣於誤會,這裡因地形早期被稱為“頂盆仔”,登記地名時卻錯成“頂笨仔”。不過,這些自稱“頂笨仔”的人們,做了最聰明的事——發展生態旅游,既保護了鄉村的自然環境,又以此做了吸金的招牌。

“五星級”旅游

“我們是五星級旅游。”頂笨仔的村民們通常這樣自豪地推介自己的鄉村。當然,此“五星”非彼“五星”,除了天上的星星,還有草上星——螢火蟲,樹上星——飛鼠明亮的眼睛,地上星——熒光菇,水裡星——散發著微光的魚固魚。

坦白說,魚鱗會反光的魚固魚,不知是難得一見,還是有充數之嫌,我們無緣得見,天上星、草上星卻看了個飽。山間夜晚,清風徐徐,寥寥燈火早就淹沒在沉沉夜色中,唯有漫天繁星在黑色天穹下清澈明亮。螢火蟲仿佛特別厚愛頂笨仔,據介紹,此地有超過15種螢火蟲,四季皆可見。每年4月到6月,滿山遍谷的螢火蟲如一片光的海洋。我們錯過了最佳季節,但是,仍然不時可見打著燈籠的螢火蟲奔波尋偶的身影。

當然,頂笨仔最令人期待的是夜探飛鼠。這裡有三種飛鼠,白面鼯鼠最常見。它面孔純白、眼睛晶瑩如琉璃。飛鼠沒有翅膀,靠兩肢間的翼膜滑行。它們白天睡覺,傍晚才出來覓食。我們吃過晚飯,算來飛鼠該吃早餐,便跟隨民宿主人劉家榮出發了。

一群人手執電筒,屏住呼吸,走在黑黢黢的樹林間,感覺猶如午夜歷險。四下觀瞧,凝神傾聽。倘聽到嚼食的沙沙聲或山果的跌落聲,立即尋聲望去,說不定就看到一只飛鼠站在高高的樹梢上享用美食。在劉家榮的指引下,我們幸運地看到了4只飛鼠。黑暗中看不清它的身軀,只見兩只閃亮如星星的眼睛。當竊竊私語的我們終於全都看到它了,飛鼠一躍而起,迅速消失在濃密的樹葉中。

仰望高空,也不可錯過腳下。沒有手電筒的光擾,會突然發現樹樁旁,有一朵花生大小的蘑菇,散發著幽微光芒。雖說這與美國電影《阿凡達》所呈現的夢幻場景不是同一級別,但這點柔光仍讓黑暗中的人們贊嘆驚喜。這就是第五星——熒光菇了。

鄉村的覺醒

很難想像可愛的飛鼠曾是頂笨仔的一道美食。早年貧窮,山裡人靠獵飛鼠打牙祭。劉佳縣曾經是頂笨仔最好的獵人。10余年前,妻子說:“你曾經怪父親殺了太多飛鼠,讓你現在很難打到。將來,你兒子也會抱怨,你把飛鼠打光了,讓他們看不到。”劉佳縣從此金盆洗手,並努力說服鄉親不再獵殺飛鼠。如今他不僅是飛鼠的義務守護員,還是觀賞飛鼠的優秀解說員。

頂笨仔聚落村民幾乎都是生態保育員,不但自己不打獵,也拒絕外地獵人進入。這背後還有另一段故事。生活富裕後,頂笨仔部分居民發現,人與人之間反而越來越疏離。這個劉姓宗親組成的百年鄉村,決定成立一個協會,凝聚情感,保留傳統,2005年頂笨仔文化協會應運而生。

在嘉義縣政府支持下,一支專業團隊為頂笨仔輔導了一年半時間。他們了解村民需求、調查鄉村資源、協助確立發展方向——如何讓頂笨仔既能吸引游客,又不會給自然環境帶來災難。螢火蟲、飛鼠、熒光菇,還有傳統鄉村景觀:三合院、花轎、石埕……一一被挖掘出來。

村民們維護自然環境由自發意識變為系統運作。整個聚落盡量不用除草劑、化肥,因為這會殺死螢火蟲愛吃的蝸牛;為欣賞螢火蟲的游客修建步道,以免游客打擾螢火蟲的棲息。2009年,莫拉克台風重創飛鼠棲生地,飛鼠寄居的巢洞嚴重受潮,被迫遷往他鄉。頂笨仔的巡守員們爬上樹干,幫飛鼠清理洞穴。干爽清潔的巢洞,終於迎來了回家的飛鼠。在村民的呵護下,飛鼠數量不斷增長,頂笨仔已成為台灣飛鼠分布密度最高的地方。

醉人的純樸

以大陸客的眼光看,頂笨仔的老建築、老物件展示,頗有點敝帚自珍的味道。無論是老式三合院,還是老祖母嫁妝盒、五鬥櫃,即使是嫁娶過上百位新娘的百年花轎,也沒什麼稀奇。

但是,純樸鄉村自有風情。沿著一路奇異花草,我們來到了梅莊。據說,這些花草都是梅莊主人劉寧福從各地搜羅來的,種在社區裡,讓大家一起欣賞。梅莊自然有梅園,梅園不施農藥、化肥,免費開放給游客參觀;且主人自制的茶梅、脆梅、愛玉籽等,露天擺在一個架子上,供買家自齲購買者可按包裝袋上的價格,將錢投入“良心錢匣”。梅莊的路邊,豎著一塊牌子,寫著“心花朵朵開,善念處處在”。聽主人說,不管游客還是路人,還真沒有辜負這份信任的。

試試親手制做愛玉冰,嘗嘗最新鮮的山野菜,品著民宿主人的高山烏龍,聽他講頂笨仔的家長裡短,就會發現人世間最聰明的事,原來就是捕捉細水長流的純樸幸福。


精選文章: 人文地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