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中華鱉可通過嘴部排泄尿素

生物

導讀 研究發現中華鱉會通過嘴部排泄尿素,這讓人非常意外 中華鱉的背甲是柔軟的,這和常見的烏龜不一樣 10月12日消息,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報道,中華鱉是一種常見的動物,它擁有看似軟軟的背甲,中國人對它都不會感到陌生。近期,新加坡科學家發現,中華鱉竟然可以通過它們的嘴進行“排泄”。 在此之前,生物學家們一直對中華鱉的一些行為感到困惑,比如盡管 ...

研究發現中華鱉會通過嘴部排泄尿素,這讓人非常意外

中華鱉的背甲是柔軟的,這和常見的烏龜不一樣

10月12日消息,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報道,中華鱉是一種常見的動物,它擁有看似軟軟的背甲,中國人對它都不會感到陌生。近期,新加坡科學家發現,中華鱉竟然可以通過它們的嘴進行“排泄”。

在此之前,生物學家們一直對中華鱉的一些行為感到困惑,比如盡管它們使用肺部進行呼吸,但它們卻常常將自己的頭埋入水下。通過對水體進行化驗之後,科學家們驚訝地發現這只中華鱉正在通過嘴巴排尿,而不是通過腎髒。這項發現支持了此前發表的另一項工作,其中指出龜類擁有高度特異化的嘴部組織。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孔陽伊(音譯:Ip Yeung Kwon)和同事在近期出版的《實驗生物學》雜志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結果。

中華鱉的拉丁學名是“Pelodiscus sinensis”,它們喜歡生活在沼澤或其它水流平緩的水域,在東亞地區廣泛分布。科學家們最早是在大約100年前最先開始注意到中華鱉的嘴不同尋常的,當時研究人員指出中華鱉嘴裡那些絨毛般的組織發揮的作用可能類似於魚的鰓。生物學家們於是猜測這一組織結構可能在氧氣和鹽分過濾方面可以發揮作用,然而孔陽伊教授認為對於這種機制的解讀仍然是不清晰的。

總體而言,中華鱉呼吸的方式和其它龜類相比並不存在什麼差異。不管是趴在陽光底下曬太陽來溫暖它們的冷血身體,還是在水中游泳時將鼻子伸出水面,中華鱉的呼吸方式同樣是將空氣大口地吞入肺部。然而對這一物種的觀察注意到有些時候中華鱉會突然將它們的頭沒入水下長達100多分鐘。

孔教授和同事們將一只中華鱉帶到了實驗室進行研究,他們想知道在這一過程中中華鱉是如何不讓自己被溺死的,還要觀察是否在此期間還有其它的事情發生。研究人員將其放入水中,並在當其將頭埋入水裡,不斷做出讓水進出嘴部的動作時進行觀察。

研究人員觀察發現這只中華鱉的喉嚨正在有韻律地起伏,然後考慮到它並沒有在此期間被憋死的事實證明它此時仍然還在呼吸。科學家們還對這一水體中在中華鱉將頭埋入其中的前後化學差異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水體中尿素的含量上升了。

大部分脊椎動物都會排出尿素,這是一種身體產生的廢棄物,是一種含氮物質,排泄的方式是通過腎髒處理的尿液。而龜類會通過泄殖腔排出尿素,泄殖腔是龜類用於繁殖和排泄的生理器官。

孔教授表示:“在整個研究期間,這只中華鱉通過嘴巴排出的尿素量要遠遠大於通過其泄殖腔排出的尿素量,前者是後者的15~49倍。”他說:“這些結果首次證明中華鱉嘴部組織以及其喉嚨部位的規律性運動都參與到了中華鱉的尿素排泄過程中。”

孔教授告訴BBC自然頻道,通過嘴部排泄身體廢棄物目前還僅僅在中華鱉一種生物身上被觀察到。不過他指出,這種獨特的能力可能和某些哺乳動物,如蝙蝠,牛和山羊會通過它們的唾液“循環回收”氮素的能力之間存在進化上的聯系。他說:“我們對於這項最新結果感到非常吃驚,因為一般而言我們普遍認為腎髒是脊椎動物用來負責尿素排泄的器官。這是對於常規現像的挑戰,它表明對於那些擁有柔軟外殼的龜類而言,它們的嘴巴可能是它們用於尿素排泄的主要通道。”

中華鱉在東亞廣泛分布並且被大量飼養。最近一項在中國684個農場進行的調查顯示在中國大陸地區每年要賣出大約9100萬只中華鱉。然而,野生環境中的中華鱉卻已經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名錄。(晨風)


精選文章: 生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