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利堯在鑄劍(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朱利堯鑄造的五把越王劍,從左到右分別為湛盧、勝邪、純鈞、魚腸、巨闕。
那一年,兵荒馬亂。
越王勾踐請來鑄劍大師歐冶子,在紹興若耶溪畔,辟地設爐,用了三年時間,鑄成五把寶劍:湛盧、純鈞、勝邪、魚腸、巨闕。
“越劍吳鉤,天下無雙。”這五把獨步天下的越王劍,陪伴勾踐創造了臥薪嘗膽、興國強兵的傳奇歷史。
但隨著時間流逝,五把寶劍消失在歷史長河中,歷史上曾無比輝煌的古越青銅鑄劍術也漸漸失傳成謎。
2000多年以後,在越王劍的鑄造地,47歲的刀劍愛好者朱利堯決心讓這五把神兵復活。
包工頭走上鑄劍路
朱利堯是紹興平水鎮人。據史料記載,當年歐冶子就是在這裡的山區煉劍。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年少好鬥的朱利堯離開故鄉,前往上海打工,後來,他成為了一名“包工頭”,一干就是20多年。
1996年,朱利堯在上海一位朋友家看到了幾把古越青銅劍,盡管品質一般,但還是讓從小喜歡刀劍的朱利堯愛不釋手。
從此,他開始研究古越青銅劍。朱利堯一頭扎進了《越絕書》、《青銅兵器》、《亞洲古兵器》、《範鑄青銅》等浩瀚的劍史書海,傳說中的五把神劍,更是讓他魂牽夢縈。
2010年,朱利堯退出了建築行業,離開上海,開始專注於鑄劍之路。
青銅劍的千古之謎
青銅劍的主要原料是銅與錫,而鑄造的關鍵是兩者的比例——錫少了,劍太軟;錫多了,劍硬,但容易折斷。
國內有專家曾對出土的越王劍進行化學定量分析,結果讓人大吃一驚。
所有的鑄劍大師都知道,10%的含錫量是一個分界線,超過與否,難度是天壤之別。經測算,出土越王劍的含錫量高達17%~19%,這是青銅劍制作工藝上的“哥德巴赫猜想”,古人是怎麼做到的,至今無人能破解。
除了配方之外,鑄澆是復活越王劍的第二道技術難關,空氣的濕度、模具的溫度、熔銅的熔化時間等因素,稍有掌握不當就會前功盡棄。
如今市面上的工藝品越王劍,售價上千元一把,含錫量卻極低,與古越青銅劍有天壤之別。
這絕不是朱利堯想要的。
神兵重現,幾下可斷毛竹
朱利堯將鑄劍地選在了紹興蘭亭鎮漓渚山下。
為使劍的“血統”更加純正,朱利堯嚴格選料,全部采用產自平水赤堇山的純銅和純錫——傳說中,歐冶子就是在這裡找到了鑄造五把神兵的原料。
但還是鑄一把失敗一把,兩年裡,光廢銅碴就堆了三噸多。
朱利堯反復琢磨,反復試驗,同時向專家、鑄劍高手請教。2012年4月1日,第一把接近古越青銅劍銅錫配比的寶劍終於問世。朱利堯試了試,幾下可以砍斷手腕粗的毛竹。
當天夜裡,他在自己的博客上寫道:“400多天不回家,燒去了200多萬人民幣,值了1
朱利堯一鼓作氣,按照古籍上的記載,在一個月內制作了五把青銅劍,並給他們命名為湛盧、純鈞、勝邪、魚腸、巨闕——傳說中的五把越王寶劍。
朱利堯終於圓了自己的夢。
目前,朱利堯鑄劍的舉動已經引起社會關注,央視《探索發現》欄目正在對此進行跟蹤拍攝。
專家說法
“朱氏越王劍”
有很高水准
中國兵器科學研究院鑄造專家劉常明昨天告訴記者,他研究過朱利堯制作的青銅劍,“這個難度還真挺高的,我們都做不出來。”
劉常明說,鑄劍的難度,除了銅和錫的配比問題,還有銅錫溫度的相融問題,“銅的熔點1000多攝氏度,錫的熔點卻只有200多攝氏度,溫度和濕度都不能控制,只有憑人的感覺了,還有大量的實踐。”
延伸閱讀
越王劍的傳說
據《吳越春秋》和《越絕書》記載,越王勾踐曾邀請歐冶子鑄造了五把削鐵如泥的稀世寶劍,名為湛盧、純鈞、勝邪、魚腸、巨闕。
後來越被吳打敗,勾踐曾把湛盧、勝邪、魚腸三劍獻給吳王闔閭求和。
因吳王無道,其中湛盧寶劍“水遁自行而去”,到了楚國。為此,吳楚之間還曾大動干戈,爆發過一場戰爭。
雖然這只是傳說,“越王劍”本身卻名不虛傳。近年來,全國各地出土了不少古代青銅劍,吳王夫差劍和越王勾踐劍的發現,更是震驚中外。如越王勾踐劍,出土時光潔如新,鋒刃銳利一次能劃透18層紙。 本報記者 史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