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拉薩最古老尼姑庵:入寺嚴格需背500頁經書

人文地理

導讀 倉姑寺經堂(拍攝:台林珍) 倉姑寺裡專心學經(拍攝:台林珍) 記者 台林珍 旺堆 在拉薩大昭寺的南邊,有一個隱於八廓街鬧市區的尼姑庵——倉姑寺。與大昭寺香火旺盛、游客雲集的熱鬧情景不同,倉姑寺顯得清靜而神秘。它是拉薩老城區內唯一的尼姑寺,由宗喀巴大師的弟子創建,歷史悠久,在藏區頗有影響。 一牆之隔的繁華與清靜 環繞著大昭寺的八廓街,既是一條 ...

倉姑寺經堂(拍攝:台林珍)

倉姑寺裡專心學經(拍攝:台林珍)

記者 台林珍 旺堆

在拉薩大昭寺的南邊,有一個隱於八廓街鬧市區的尼姑庵——倉姑寺。與大昭寺香火旺盛、游客雲集的熱鬧情景不同,倉姑寺顯得清靜而神秘。它是拉薩老城區內唯一的尼姑寺,由宗喀巴大師的弟子創建,歷史悠久,在藏區頗有影響。

一牆之隔的繁華與清靜

環繞著大昭寺的八廓街,既是一條“朝聖”之路,也是拉薩最繁華熱鬧的商業街。漫步在這條街上,大昭寺煨桑的香火氣時不時沁入你的心脾,手持轉經筒、口中念念有詞的虔誠的轉經人絡繹不絕;露天的小攤位和大大小小的商鋪裡,琳琅滿目的各色商品讓你挪不動腳——藏飾、藏香,以及來自尼泊爾、印度的圍巾、包包等。總之,去過拉薩的人,大都會在這條迷人的街上留戀忘返。

尼姑庵倉姑寺就在這一片的繁華與喧鬧中!從八廓街走進這個清靜的寺廟裡,感覺氣溫一下子下降了好幾度。這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二層高黃教(格魯派)寺廟,主體建築大經堂裡,供奉著釋迦牟尼、宗喀巴大師、十一面千手千眼觀音像等。經堂的東西兩面,分布著一些黃顏色的房子,這是寺裡尼姑們的尼舍。南面,也就是經堂的斜對面是廚房及寺管會所在地。有些雜亂的小院子裡,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片片繁花。身著絳紅色衣服的尼姑們,在念經的間歇,偶爾會在院子裡休息。

與其他藏傳佛教寺廟游人如織不同,尼姑庵游人很少,只有當地信教群眾經常來這裡燒香拜佛或請尼姑們念經。倉姑寺管理委員會主任次成拉姆女士介紹說,每天早上8點到下午6點是尼姑們的念經、學習時間。這期間,會有信徒群眾來捐錢,一兩塊或者上百塊不等,提出念經需求,比如為家人祈禱、希望自己身體健康等,尼姑們就根據這些要求念經。有時,當地百姓家裡辦喜事或喪事,也會請尼姑們去家裡念經。但大部分時間,尼姑們在寺裡接受施主的布施,根據施主的需求念經。

次成拉姆說,在藏區,人們對宗教的信仰就像生活離不開鹽巴。日常生活中的煩惱憂愁、快樂悲傷,他們都希望通過念經的方式,訴諸於自己信仰的神靈,以求超脫。尼姑或僧人,連接著人們和自己所信的神。這大概也是為什麼,藏區很多人家把自家最聰明的孩子送到寺裡當僧人或尼姑的原因吧?!

倉姑寺瞬間(拍攝:台林珍)

倉姑寺念經間歇(拍攝:台林珍)

倉姑寺的前世今生

公元七世紀,吐蕃王朝第三十三代贊普松贊干布從尼婆羅(今尼泊爾)和大唐分別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並為兩位公主帶來的兩尊釋迦牟尼佛像興建大昭寺和小昭寺。當時,匠人們在拉薩東郊熱村的山嘴開始築堤修壩,整治拉薩河,將幾支河水歸入了一支河道。為使拉薩河水不再泛濫成災,松贊干布曾在新河壩附近的一個洞穴裡以石板為墊閉關修行。在藏語裡,修行洞被稱為“倉空”,現在的倉姑寺(又稱倉空寺),就在松贊干布這個修行洞的基礎上發展而成。

松贊干布之後,多位藏傳佛教大師曾在他修行過的洞裡修行。十五世紀初葉,宗喀巴大師的弟子古覺多登桑傑貝桑,在松贊洞裡修行很久。為把自己的修行證德傳授給以修煉觀世音修誦為主的十余名尼姑,他主持修建了有八根柱子的石頭結構的大經堂,塑造了十一面觀世音泥像、無量光佛、蓮花生、綠度母等主供佛像,並在土台上建起了八個轉經筒,倉姑寺初成規模。此後,帕崩卡·德慶寧布活佛又將此寺擴建,增高至兩層,並修有門廊,開有天窗。寺裡除保持原有的十一面觀世音、無量光佛、蓮花生、綠度母等佛像外,還在天窗檐上繪制了宗喀巴三師徒和釋迦牟尼佛的精美壁畫,修繕了經堂裡的法飾和法器,新增了保證日常法事支出的項目。從此,倉姑寺日漸完善,尼姑人數不斷增多,尼舍也得到不斷擴建。

據介紹,歷史上,倉姑寺的尼姑人數最多時近200名。舊西藏的達官貴人和商戶,都願意將自己的妻妾、女兒送進寺內,進行一段佛教徒式的學習生活,以提高佛教知識和文化水平,因而倉姑寺在拉薩女性信眾中頗有影響。

到1959年,倉空寺有尼姑120余人。但文革十年間,寺裡的一些文物遭到破壞,尼姑們也被遣散。1983年,在五、六位老尼姑的倡議下,倉空寺得到維修,基本恢復了原貌。流散在社會上的本廟老尼姑先後返回廟裡,恢復了佛事活動,培養了新尼姑。近三十年來,倉姑寺不斷得以修復完善,寺裡原有的松贊干布修行洞以及塑造於十五世紀初的十一面千手千眼觀音像等,依然被作為鎮寺之寶供人們瞻仰膜拜。

倉姑寺尼姑們平時也做一些避邪、護身經卷供信眾使用(拍攝:台林珍)

倉姑寺院子裡尼姑們在清洗法器(拍攝:台林珍)

嚴格的入寺程序和管理

面對現代社會的繁華與誘惑,還有多少女子願意出家修行?對於我們的疑問,寺管會主任次成拉姆女士說,近年來想入寺當尼姑的女子很多,但寺裡房屋及設施有限,只能實行嚴格的考試制度,挑選優秀的人才入寺。具體來說,能流利背誦500頁經書才能進入倉姑寺。背誦經書要花很長時間,有的女子背了16年都考不上。現在,寺裡共有87個尼姑,最大的82歲,最小的30歲。

次成拉姆說,入寺之後,尼姑們還要背很多經書,還要繼續學習。新尼姑從背誦經文到修持儀軌、練習經腔、制作貢品,吹、奏法樂等一系列活動,都由老尼姑以自身的見識,傳授給新尼姑來完成,這是本廟的一個習慣。

如今,倉姑寺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施主的供奉和信教群眾的捐獻。另外,為彌補不足,寺廟還在附近開辦了茶館、餐館、診所等。但這些經營實體大多帶有慈善性質,不僅物美價廉,而且服務周到。寺廟裡的尼舍大多是尼姑自建的,產權歸寺裡所有。尼姑去世或還俗後,如果沒有可以繼承尼舍的徒弟,房產就由本寺收回,轉售給其他尼姑,售房款入寺裡的公積金。尼姑們個人的生活來源是,家庭條件較好的尼姑由家裡供應;其他尼姑靠外出從事佛事活動的收入;少數特困尼姑,還要靠給別人洗衣被的微薄收入為生。

作為倉姑寺的管理機構,寺管委會由四名成員組成,分別是主任、副主任和兩個委員,她們各有分工,分管寺裡宗教、經營等事務。另外,寺裡還按照修習級別,設有執事導師和翁則(即領經師),負責日常的紀律監管和佛事活動等。設有庫房負責布施,由較年輕的三名尼姑按修習的級別,依次每二年輪流擔任。布施所剩的財務,要移交下一輪。另外,還有20名年輕的尼姑,負責寺廟廚房等日常事務。

次成拉姆主任說,人活在世間,會遇到很多困難。倉姑寺交通方便,人們有什麼不順心或願望,都會到寺廟裡來表達。尼姑們作為佛教徒,就是要通過念經,幫助信眾化解煩惱,把願望實現。


精選文章: 人文地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