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叢林裡的富人狩獵游戲:少年獵手沾滿鮮血(圖)

人文地理

導讀 狩獵場的專業獵手和獵物 穿著牛仔服的老獵人,他以前僅僅是一個機械師,並不富有。所以,他的獵物只是被簡單的制成標本,掛在從廚房到臥室的牆壁上。老獵人說,他即將很多年沒有拉開過自己家的窗簾了,這些的確是美麗的動物,但老獵人卻生活在死亡之中,生活在一座毫無生氣的博物館裡。 女獵人和她的陳列室,這個在石油公司工作,收入不菲的女獵人幾乎獵 ...

狩獵場的專業獵手和獵物

穿著牛仔服的老獵人,他以前僅僅是一個機械師,並不富有。所以,他的獵物只是被簡單的制成標本,掛在從廚房到臥室的牆壁上。老獵人說,他即將很多年沒有拉開過自己家的窗簾了,這些的確是美麗的動物,但老獵人卻生活在死亡之中,生活在一座毫無生氣的博物館裡。

女獵人和她的陳列室,這個在石油公司工作,收入不菲的女獵人幾乎獵盡各大洲特有的動物。

攝影師大衛·錢斯勒剛剛給那個來自美國的獵手拍下他與自己的獵物——一頭死去的非洲獵豹的合影,整個營地就遭到了另外一頭惱羞成怒的獵豹的襲擊。“這是我一生中最恐慌的時刻。在非洲,獅子並不是最危險的,它只會盯住一個人襲擊。而獵豹不一樣,它會攻擊營地裡的任何一個人。所有人手裡都有一杆獵槍,除了我,我身上只有一台照像機。”

那個剛剛還在炫耀的美國獵人迅速開了槍。可是沒有擊中迅速奔跑中的豹子,反而打在了他們的非洲向導身上。在襲擊了另外三個人之後,目露凶光的野獸被營地裡的其他幾個專業獵手用槍逼上了樹,隨後終於被擊斃。幸運的大衛·錢斯勒沒有受傷,但是他的大腦卻因為過度恐懼而一時陷入麻木。

“這是我第一次覺得,自己還是應該一直老老實實地坐在汽車裡。可是我不能,盡管我除了相機,就一無所有。但這是我的選擇。瞧,你為什麼要來采訪我,唯一的原因不就是因為那些照片,讓你我才能夠有興趣想知道更多有關在非洲狩獵的故事麼?所以,我必須通過記錄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獵人,才能還原這個龐大狩獵產業的原貌。”大衛·錢斯勒對《外灘畫報》記者說。

在事後與獵人們的對話中,當地的黑人向導告訴大衛,在非洲,老資格的獵手都知道,夜晚才是狩獵豹子的最佳時機。

可是這個美國人選擇了更危險的方式,他在白天就放出獵犬去追蹤豹子的蹤跡。當一行人跟著獵狗尋找豹子的時候,凶性大發的豹子突然回過頭來襲擊了這群膽大的獵人。盡管有驚無險,但所有人都在後怕。

“我問那個美國獵人,他為什麼要采取這種危險的打獵方式,並且目標是一頭動作迅猛的獵豹時,他告訴我說,他自己有著豐富的狩獵經驗,他相信自己能夠掌控局勢。同時,他厭倦了在車上、飛機上毫無風險的打獵,他想要體驗那種經歷了生死考驗後,成為最終勝利者的快感。我個人不能理解他們的這種感受,但是這告訴我,確實有這樣一些個例,他們這些人把這種狩獵,看作是獵人與獵物之間的一場生死對決,越危險越吸引他們。”

大衛·錢斯勒並不是一個獵人,他並不想宣揚狩獵的種種榮耀,也不願意輕易為這種行為打上殘酷野蠻的標簽。從2008 年開始,這位倫敦出生的南非攝影師就開始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通過一種紀實的方式來探索此地人與野生動物以及整個狩獵產業的微妙關系。今年九月,他的攝影集《獵人》正式出版發售。在接受采訪時,他說:“這些肖像照僅僅是我有關狩獵、獵人、獵物以及所有相關產業的紀實攝影專題的一部分。雖然人類文明在進步,但是獵人仍然在你我身邊。曾經的貴族運動,現在變成了那些暴發戶的新寵。我不是一個獵人,我只是一名攝影師,一名狩獵產業的近距離觀察者。”

大衛說,他的心願是,通過自己的照片試圖關注人與動物間錯綜復雜的關系,探索兩者應該如何共同應對正在急速變遷的自然環境。


精選文章: 人文地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