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茶館,泡出來的閑適滋味

茶館
據說茶館是成都人的第二居所,第二辦公區,第一休閑地。把自己埋在藤椅裡,捧一壺蓋碗茶,看著熙來攘往的街市發呆,不以為然地將大把時光揮霍掉。這樣的生活真是令匆匆路過的外來人又艷羨又無奈。
在前往成都之前,對成都人的閑散以及成都茶館的“地道”已多有耳聞,各種媒體對成都茶館的介紹也堪稱有聲有色,總而言之突出一個字——“泡”。
能夠泡在茶館,習慣於泡在茶館,享受於泡在茶館,成都人的這種“逍遙”讓外地人對成都不得不有一種探奇和艷羨。在我們的印像中,可以被稱之為“泡”的至少需要具備三個條件:有錢,有閑,有趣。如果說成都的茶館遍地都是,這句話也誇張不了多少。走到任何一個角落或是任何一條大街,“茶”字位於商鋪牌匾上的高頻字之首。
2、吃火鍋,品味逍遙自在的川味生活

火鍋
來成都,不吃火鍋?沒什麼可說的,真真是白來了。
四川火鍋那的全國有名,以它的辣而不燥、麻而不烈、風味厚重、久食不膩紅遍全國各地
一鍋熱騰騰紅汁翻滾的火鍋,尤其以鴛鴦鍋最爽,滿江紅與白芙蓉的完美組合,吃的你是汗如雨下,咋口結舌,吃四川火鍋就是要“三流”,汗流、淚流、口水流,俗稱“三流”。
吃四川火鍋,吃的是一種心情,是一種心境。辣、麻、熱、燙,汗流浹背,好像進入了另一種境界。吃火鍋是一種飲食文化,是一種享受,也是一件樂趣,它可以營造出一種輕松的氣氛大家圍坐在火鍋四周,邊吃邊聊,邊吃火鍋邊談生意、敘友情,是一種美好的享受。無拘無束,濃香熱氣與和睦的氣氛交融,其樂無窮!宋人林洪說吃火鍋有“團圓熱暖之”,清詩人嚴辰詠火鍋詩句“圍爐聚飲歡呼處,百味消融小釜中”,正是這種樂趣的寫照。
3、啃兔頭,讓麻辣香味在唇齒間回味悠長

啃兔頭
乍聽起來似乎有幾分無法接受,然而一旦染指,不上癮的食客十分鮮見。
兔頭是成都人消暑下啤酒的必點食品之一,夏天滿街的“冷啖杯”食肆沒有一家不賣兔頭的。冬天則有熱騰騰現從鍋裡撈出來的“啤酒兔頭”。最著名的兔頭發源於成都市旁邊的雙流,即成都國際機場所在的地方。那裡的“雙流老媽兔頭”已成一絕。此外“喬一喬”和東風大橋兔頭也都名聲在外。
對於沒吃過兔頭的人來說,光想想抱著一顆兔腦殼大啃的情景就已經夠嚇人的了,而且兔子頭也沒什麼肉頭。但會吃的人說起啃兔頭,那是一邊咽口水一邊說,恨不得馬上來幾個解饞。成都人啃兔頭可比上海人吃大閘蟹,不會吃的人覺得又費事又不頂餓,會吃的人吃的津津有味,樂在其中。

蜀錦
中國四大名錦之一的蜀錦,連洋人都知道是好東西,爭相購買。識貨的國人定然少不了入手這份絕佳收信啦。
在近代國際博覽會上,蜀錦多次獲獎,如1907年在南洋博覽會上榮獲金獎;1937年在美國紐約的萬圍博覽會上榮獲“東方美人獎”。1982年,蜀錦大師劉玉洲、秦澤綸,使用清代雍正年間成都本地制造的大型花樓蜀錦織機,前往北美獻藝表演,令崇尚現代科技的美國人大開眼界。這些林林總總的傳奇故事,無一不顯示出這個綿延兩千年的古老工藝與藝術傳統,在近現代化的過程中,依然是這個城市的驕傲與文化名片。
蜀錦,這張成都的千年名片,必將永遠為這座城市增添獨有的魅力和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