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珥、蟹狀星雲、流星雨、黑洞……有人會想到這些遙遠神秘的天文奇觀,有一天會被以刺繡的方式呈現嗎?在前不久剛剛結束的“第28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上,一組名為“天文奇觀”的刺繡令人嘖嘖稱奇,壯美的天文景像被一針一線高度還原。這組刺繡出自蘇州繡娘陳英華之手,她告訴記者,“天文奇觀”系列刺繡包含24幅作品,單幅耗時最長的要六七個月。“最初我只是試試看,想著星雲那麼漂亮,要盡量把它繡好。”陳英華說。
記者 李錚
網友直呼“嘆為觀止”
幾天前,“第28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在北京閉幕,活動期間,網友“小姬AI”在微博上發布了一組從展會現場拍攝的“天文奇觀”照片並稱,“你們猜這是什麼?這不是照片,是刺繡!出自蘇州的一位繡娘之手,她叫陳英華。”照片中的刺繡圖案多種多樣,蟹狀星雲、銀河系、黑洞,圖案飄渺壯麗,色彩絢麗奪目,逼真得仿佛就是用太空望遠鏡拍攝的宇宙照片。
這條微博被轉發了近17000次,不少網友用“太震撼”來形容自己的感受,甚至有人連贊刺繡的技藝讓人嘆為觀止,“這是織女的作品吧1網友“閑散人生空間”稱贊道,“這是老手藝的創新”,見慣了花鳥魚蟲刺繡的網友“樗無”也感到很新鮮:“傳統工藝換一種選題,傳承才有不斷的活力。”
一幅作品用近10種針法
昨天下午,記者在陳英華的繡莊見到了她,她前一天才剛剛從北京參會歸來,“天文奇觀”系列作品還在托運回蘇的路上。
陳英華告訴記者,這一系列刺繡共24幅,讓她的刺繡題材與宇宙結合,這還得歸功於紫金山天文台蘇州觀測站站長梅苞。陳英華說,2006年,梅苞找到她並為她展示了一組星雲、星系照片,問她可否嘗試把照片上的圖案繡出來。陳英華看到照片一下子驚呆了,“照片上的圖案太美了1
繡出宇宙景像,陳英華還是頭一回聽說。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她開始對照著照片一針一線嘗試起來,“我只是覺得圖案很漂亮,想盡力把它繡出來。”
陳英華的第一幅作品是“蟹狀星雲”,這幅作品也是讓她耗時最久的單幅作品,用了六七個月才完成。她說,星雲色彩絢麗飄渺,十分難繡,從針法、圖案輪廓到絲線顏色,陳英華一遍遍試一遍遍繡,不滿意了再拆線重來,“這一幅作品就用了近10種針法。”
正創作神話系列刺繡
在陳英華一針一線的細密針腳下,“日珥”、“蟹狀星雲”、“銀河系”等作品誕生。2009年,她第一次帶著部分作品參加比賽就獲獎,這讓陳英華倍受鼓舞,佳作不斷。目前,“天文奇觀”系列已經創作了24幅作品。
此次去北京參加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陳英華帶了22幅作品參展。回憶起參展情況她笑稱,最初大家還以為她帶來的只是宇宙奇觀的照片,並不以為然,“可知道了是刺繡之後,都跑過來給作品照相。”“天文奇觀”系列刺繡看得不少國際天文學家嘖嘖稱奇,陳英華說,她就是想讓傳統刺繡與現代高科技藝術結合,把壯麗的天文奇觀用絲線表現出來,“通過這種方式讓世界上更多人認可我們中國刺繡1
陳英華表示,這組“天文奇觀”系列刺繡她還會繼續創作下去,下一階段,她打算帶著作品去更多的地方參展,“用傳統刺繡再現當代藝術。”和很多蘇州繡娘一樣,陳英華也從10幾歲就開始學習蘇繡,現在的她,門下已經有了10多個學生。陳英華說,只要學生想學“天文奇觀”繡法,她就會很樂意傳授。目前,陳英華還在創作以“傳統神話”為主題的系列作品,用針尖繡出古代傳說中的宇宙。陳英華打算,當“傳統神話”系列完成時,她將把這組作品與“天文奇觀”系列一起展覽,通過對比展示宇宙的神秘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