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課堂:毒蜂螫傷緊急救治安全手冊

戶外

導讀 毒蜂包括蜜蜂、黃蜂(有些資料又叫馬蜂或胡蜂,)、大胡蜂和竹蜂等多種有毒刺的蜂類,其毒力以蜜蜂最小,黃蜂較強。相信大家都聽過恐怖的非洲殺人蜂,在國內是沒有的。 一、認識毒蜂 1、蜜蜂(Bee/Honeybee)是一種會飛行的群居昆蟲,屬膜翅目、蜜蜂科。體長8—20毫米,黃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頭與胸幾乎同樣寬;觸角膝狀,復眼橢圓形,口器嚼吸式,後足為 ...

毒蜂包括蜜蜂、黃蜂(有些資料又叫馬蜂或胡蜂,)、大胡蜂和竹蜂等多種有毒刺的蜂類,其毒力以蜜蜂最小,黃蜂較強。相信大家都聽過恐怖的非洲殺人蜂,在國內是沒有的。

一、認識毒蜂

1、蜜蜂(Bee/Honeybee)是一種會飛行的群居昆蟲,屬膜翅目、蜜蜂科。體長8—20毫米,黃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頭與胸幾乎同樣寬;觸角膝狀,復眼橢圓形,口器嚼吸式,後足為攜粉足;兩對膜質翅,前翅大,後翅小,前後翅以翅鉤列連鎖;腹部近橢圓形,體毛較胸部為少,腹末有螯針。它們被稱為資源昆蟲。成蜂體長約2公分~4公分(約0.8~1.6英寸。

近距離觀察蜜蜂

蜜蜂蟄後中毒表現:

被蜂螫後輕者傷處見中心有淤點的紅斑、丘疹或風疹塊,有燒灼感及刺痛。如螫傷後20分鐘無症狀者,可以放心。

重者傷處一片潮紅、腫脹、水皰形成,局部劇痛或搔癢,有發熱、頭痛、惡心嘔吐、煩躁不安、痙攣、昏迷。有特異體質者對蜂毒過敏,可迅速發生顏面、眼瞼腫脹,蕁麻疹,喉頭水腫,腹痛腹瀉,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神志不清等過敏性休克現像,終因呼吸、循環衰竭而亡。

神奇的蜂療

蜂療是將中國傳統的中醫療法同蜂蜇療法相結合,即采用蜜蜂尾螫作為針具,依據經絡原理,在患者穴位實行蜂針刺而治療疾玻這種療法尤其對風濕疾並神經系統疾並糖尿並乙肝等效果顯著。用蜜蜂的蜇針施以穴位處,不僅能像針灸一樣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更重要的是蜂刺能將蜂針液輸入人體內,而蜂針液內含有數十種化學物質,如酶類、多肽類等,其作用於人體的神經、內分泌系統及免疫系統,能起到抗炎、止痛、抗風濕等作用,並且還能增強人體抗病能力和改善免疫力。它側重於治療: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各種神經痛、腱鞘炎、痛風、骨質增生、肩周炎等。

2、馬蜂學名胡蜂,俗稱馬蜂、黃蜂,毒性很大。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長螫針,在遇到攻擊或不友善干擾時,會群起攻擊,其蜇針的毒液含有磷脂酶、透明質酸酶和一種被稱為抗原5的蛋白,被馬蜂蜇傷後應及時處理。 可以致人出現過敏反應和毒性反應,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黃蜂螫後中毒表現

黃蜂螫後受螫皮膚立刻紅腫、疼痛,甚至出現瘀點和皮膚壞死;眼睛被螫時疼痛劇烈,流淚,紅腫,可以發生角膜潰瘍。全身症狀有頭暈、頭痛、嘔吐、腹痛、腹瀉、煩躁不安、血壓升高等,以上症狀一般在數小時至數天內消失;嚴重者可有嗜睡、全身水腫、少尿、昏迷、溶血、心肌炎、肝炎、急性腎功能衰竭和休克。部分對蜂毒過敏性體質的人可引起急性腎功能、肝功能衰竭。

二、毒蜂螫傷緊急救治安全手冊

(1)不要緊張,保持鎮靜。

(2)用冰塊敷在蟄咬處,可以減輕疼痛和腫脹。

(3)仔鈿檢查傷處,若皮內留有毒刺,應先將它拔除。然後用力掐住被螫傷的部分,用嘴反復吸吮,以吸出毒素;

(4)因蜜蜂毒液是酸性的,選用肥皂水、3%氨水、5~10%碳酸氫鈉水、食鹽水、糖水等弱堿性溶液清洗及外敷敷傷口。如果沒有堿性液則用干淨的清水衝洗傷口。

(5)新鮮母乳塗於傷處,每日數次(荒郊野外的可能比較難找,即使城市裡)

(6)玉露散或菊花葉搗爛敷貼。

(7)黃蜂螫傷,蜂毒呈弱堿性,可用食醋或1%醋酸或無極膏擦洗傷處。 或鮮馬齒莧洗淨,擠汁塗抹。

(8)風油精、萬金油、清涼油等去除蜂毒

(9)洋蔥,洗淨後切片在傷口上塗抹

(10)大蒜或生姜搗爛取汁,塗敷患處。

(11)選用鮮蒲公英、紫花地盯野菊花、景天三七、七葉一枝花、半邊蓮等,洗淨搗爛,在傷口周圍外敷,效果良好。

(12)將鮮茄子切開,塗擦患處;或加白糖適量,一並搗懂塗敷。

(13)老黃瓜汁塗患處,1日數次,又止疼又消腫。

(14)韭菜30克,洗淨、搗爛如泥,敷患處。

(15)若被馬蜂等毒性劇烈的毒蜂螫傷,最好用南通蛇藥(季德勝蛇藥),可特藥片用溫水溶化後塗於傷口周圍;或用紫金綻或六神丸等藥研末濕敷患處,有解毒、止痛、消腫之功效。 同時口服蛇藥片(驢子們如果有這些藥就應每次都隨身攜帶)然後盡快送醫院治療(尤其在被成群蜂螫傷後必須即刻送大醫院)。

(16)若有過敏反應,輕者可日服息斯敏1片,每日1次;或撲爾敏4毫克,每日3次

(17)重症在傷口近心端扎止血帶,每隔15分鐘放松一次,結扎時間不宜超過2小時,盡快到醫院就診。

(18)被蜂蜇傷二十分鐘後無症狀者,可以放心。經驗只適用於幾只馬蜂的蟄傷,遇蜂群攻擊時應立即就醫,不可掉以輕心。

(19)切記不可用紅藥水或碘酒搽抹,那樣不但不能治療,反而會加重腫脹!

(20)特別提醒:任何損傷,都不要以土、破布、髒手絹等東西堵塞傷口,以免發生破傷風,造成人為的死亡。

總結:蜜蜂蜇就是用堿性處理。黃蜂蜇就酸性處理。我們在野外經常碰到的是黃蜂,所以要記住酸性處理。

三、特別注意:

1、一般身體健康的人,同時受到5只蜜蜂螫刺,僅發生局部紅腫和劇痛,數日可以恢復正常;如同時受100只以上蜜蜂螫刺,會使機體中毒,引起中樞神經損害、心血管功能紊亂等症狀;同時受200只以上蜜蜂螫刺,會死於呼吸中樞麻痹。

2、外出野游時被蜂螫傷,不要以為沒有什麼,應引起重視,否則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完全有理由相信,有些毒蜂的毒性決不亞於任何毒蛇,而之所以較少有人死於毒蜂螫,根本原因僅僅在於進入人體毒液的數量相差懸殊。然而即使只被一兩只大胡蜂或竹蜂等毒性猛烈的毒蜂螫傷,也常常會出現頭痛、發熱、惡心、嘔吐等全身症狀,對蜂毒過敏者,還可能迅速出現蕁麻疹、哮喘或過敏性休克,甚至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3、蜂毒還有一點完全不同於蛇毒:不少人被它螫傷後產生的抗體在以後再次遭遇叮咬時常常會起過激的反作用,美國《國家地理雜志》曾經介紹了一個第一次被大量蜂螫傷後康復,而第二次卻死於同樣的少量蜂螫的案例,並分析了人體中的該復雜生化過程。

四、野外驢友防蜂注意事項:

1、驢子們出游山野,一般應當不抹香水、發膠和其他芳香的化妝品,以防毒蜂聞風而至;

2、攜帶的甜食和含糖飲料要密封好,以免招蜂引蝶;

3、在山野叢林活動時,不要亂捅蜂巢,以免群蜂攻擊;

4、如不小心觸動有蜂巢的樹枝、灌木,引起蜂群騷動,千萬不要拔腿狂奔,而應就地蹲下,屏息斂氣,紋絲不動,可用隨身攜帶的草帽遮擋顏面和頭頸,耐心靜候十幾二十分鐘,等蜂群活動恢復正常之後,再慢慢退卻,以躲過“劫難”;

5、鮮艷的服裝、頭花等都容易誘發毒蜂的攻擊行為,因此一定要注意穿著,避免紅黃橙等接近花蕊的顏色。

五、預防毒蜂攻擊措施

萬一碰到馬蜂、蜜蜂,最好馬上蹲下來,用衣服把頭包好,這樣可以臨時預防。

專家提醒:不小心惹得馬蜂“發火”時,可以趴下不動,千萬不要狂跑,以免馬蜂群起追擊。

1、注意不要驚擾蜜蜂、馬蜂,出門帶帽子。

2、庭院要經常修剪樹木,翻松土壤,減少胡蜂築巢的機會,房前屋後避免栽種多汁植物,減少胡蜂進入宅院的機會。

3、不應在空曠地方擺放沒有掩蓋的糖類食物及飲品,以免蜂類集結。

4、化妝品內含的化學合成物質和氣味往往模仿天然花香,容易招蜂,出行前不要飲酒、使用化妝品。

5、馬蜂、蜜蜂都是色盲,零星幾只蜂在身邊飛舞騷擾時不必理會;蜂停落在頭上、肩上時,輕輕抖落即可,不要拍打。

6、被蜂群攻擊,應盡快用衣物包裹暴露部位,可蹲伏不動,不要迅速奔跑,更不要反復撲打。

7、野外活動時應觀察周邊環境,避免驚擾蜂巢,在馬蜂分布密集區作業要穿深色長衣褲防護。

8、野外如遇見單飛的馬蜂在周圍盤旋,表示你已接近它的警戒範圍,絕不要揮趕或騷擾它,也不要距離很近觀察馬蜂,要盡快離開,以免它發出訊息招來群蜂攻擊。

9、在人類活動區附近發現馬蜂巢穴,沒有完善的防護裝備切勿自行摘巢,報告消防部門處理。野外作業人員應隨身攜帶急救藥品(如蛇藥、息斯敏等)。


精選文章: 戶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