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藥用植物園別樣的文化旅游

景點

導讀 科研基地變身精致園林 “藥植園是為科研提供中草藥材的種植基地,本市藥用植物種植基地有多處,但形成園林的唯有我們這裡。”藥植園有關負責人說,以前國家的科技投入不夠,我們最初的想法是為藥植所開辟收入渠道,隨著游客口口相傳,這裡逐漸成為中醫藥文化旅游之所。 藥植園 早在1984年,藥植所就在完成科研的前提下,把600多種藥用植物種植與園林建設相 ...

科研基地變身精致園林

“藥植園是為科研提供中草藥材的種植基地,本市藥用植物種植基地有多處,但形成園林的唯有我們這裡。”藥植園有關負責人說,以前國家的科技投入不夠,我們最初的想法是為藥植所開辟收入渠道,隨著游客口口相傳,這裡逐漸成為中醫藥文化旅游之所。

藥植園

早在1984年,藥植所就在完成科研的前提下,把600多種藥用植物種植與園林建設相結合,把中醫藥知識、中醫藥文化、休閑、養生集於一體,建設成為中醫藥文化公園。中醫藥文化觀光活動主要在種植區,並不影響正常科研。

藥用植物種植單純為科研服務時,是根據植物的屬種劃分區域的。但這樣視覺效果不佳,很難吸引游客。如何使藥植園培育藥材和展現園林景色兩不耽誤?

藥植所引進了植物配置技術人員,也破例引進建築工程師。建築工程師謝常壁就參與了藥植所的園林設計,“我們專程到廣西、雲南、新疆等地考察園林建築,最終選擇以頤和園、圓明園等皇家園林作為藥植園參考的範本。”謝常壁說。

據此,他們把樓、台、亭、閣引入藥植園,清代風格古建築成為藥植園的景觀亮點。樓台亭閣的布局也仿照了頤和園,荷塘水上有台、台上有閣,閣與閣之間有長廊、亭子、羅鍋橋……

別樣的中醫藥文化旅游

作為專業研究藥用植物的科研院所,藥植園對植物的介紹別有特點。各種喬木、灌木、宿根藥用植物前都掛著標牌,不僅有植物的名稱,還有其藥用價值介紹。

藥植園

如銀杏樹的標牌:藥用部位:種子、葉;性味:苦澀有小毒;功效:平肝、舒筋、生津止渴。

西府海棠的標牌:藥用部位:花;性味:淡苦;功效:祛風濕、平肝、舒筋、生津止渴。

“來這裡游覽,如同進了郊野公園邊的博物館,不僅舒心、消暑,還能長知識。”游客張先生仔細看著藥用灌木毛櫻桃標牌上的介紹,“很多中草藥名字只是在藥方上看到,正在生長的中藥材什麼樣,還是第一次看到。這麼一看,才發現原來好多中草藥就長在我們身邊呢。”

只是粗淺的文化介紹還不夠,藥植園還開設各類展覽,引導游客學習傳統中醫藥文化保健養生。在藥植園隨處可見“藥食同源營養科學”、“傳統中國醫藥美容”、“重要養生”等介紹中藥文化的展板。

專業的展覽和介紹激活了游客對中醫藥文化的認同。游客張女士在游園時了解金銀花泡水可以去火,臨走前特意購買了金銀花。還有的游客游園後,訂購藥植物幼苗回家種植,既美化了庭院、陽台,又可收獲藥材泡茶、煲湯。

周邊居民的最佳去處

在藥植所周邊,有菊園、蘭園、梅園、東馨園和竹園等五個居民小區,居住著4000戶近一萬居民。小區周邊綠地少,藥植園也成了居民的休閑公園。為此,藥植園特別增加了條形坐椅,讓游人和周邊居民走三五步就有歇腳處,密度遠高於一般的園林。

走在園中,不時能看見推著嬰兒車的年輕媽媽,搖著蒲扇嘮家常的大媽,隨著音樂練習太極劍的老人,在甬道上嬉戲的兒童。這些多是附近小區的居民,他們把這裡當作休閑之地,很多人特地辦理了年卡。

藥植園有關負責人說,他們正著手在園中開辟一塊專供孩子活動的綠地,建一個能集合“有趣”和“知識”的以藥用植物為主題的兒童樂園。(文:閔智、陳厚舜)

Tips:

地址:海澱區馬連窪北路151號

門票:5元,溫室10元,通票12元

公交:乘362路、449路、476路、509路、518路、562路馬連窪西下


精選文章: 景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