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老鼠和吹笛手 來到哈梅林童話之城

遊記

導讀 哈梅林(Hamelin)盡管地方很小,卻是《穿花衣的吹笛手》的故事背景地。 文/圖_丁丁 車載GPS矯正了三次走錯路後,我們終於沿著正確的方向,離哈梅林老城越來越近。 83號公路顯然更適合自駕車旅行,沒有錯綜復雜的交叉路口、沒有讓人心驚膽顫的飛速超車,身旁劃過的是經典的田園風情:修建整齊的草坪後是正在開放、金黃色整片矩形的油菜花田,紅色屋頂的村落在地� ...

哈梅林(Hamelin)盡管地方很小,卻是《穿花衣的吹笛手》的故事背景地。

文/圖_丁丁

車載GPS矯正了三次走錯路後,我們終於沿著正確的方向,離哈梅林老城越來越近。

83號公路顯然更適合自駕車旅行,沒有錯綜復雜的交叉路口、沒有讓人心驚膽顫的飛速超車,身旁劃過的是經典的田園風情:修建整齊的草坪後是正在開放、金黃色整片矩形的油菜花田,紅色屋頂的村落在地勢起伏的高處,因此格外顯眼,如此美妙的風景在這條路上隨處可見。

不過83號公路“童話之路”的美譽可並不完全來自它那童話般的風景——這條路幾乎貫穿《格林童話》作者格林兄弟出生和度過童年的哈瑙、施泰瑙,工作並長期生活的格丁根都位於這條路的沿途,更重要是的,當年他們深入民間,收集童話素材的地方也都集中在這裡。他們每次坐著四輪馬車有所收獲後,便就地加工,格林童話中,很多地名都真實存在於83號公路的沿途,眼下到達的哈梅林(Hamelin)盡管地方很小,但由於是《穿花衣的吹笛手》的故事背景地,因此從一開始就被我在地圖上標注五星,是出行重要一站。

跟著老鼠能進城

就如童話中寫的那樣,早期的哈梅林拜流經此地的威悉河所賜,長期都是一個興盛的貿易集散地。載著各種貨物的船只從遙遠的城鎮或村莊來到這裡,然後又載著不同的貨物離開。如今的威悉河上依然熱鬧,不過船只上裝的早不是小麥和煙草,而是變成了手持數碼相機的游客。當我剛在城外的停車場停好車,在河岸邊漫步的一會工夫,一艘接一艘的觀光船接連從身旁閃過,在二層露天的甲板上,一張張慵懶的面孔舒服地將身子半躺著,享受著下薩克森濃郁的日光裕

比起在船上曬太陽,我對老城更感興趣,一張大而清晰的地圖呈現了哈梅林老城區的分布,縱向平行的三條路與橫向寬窄不一的小路垂直交叉,中間占地廣闊的城市廣場上矗立著市政廳和大教堂,一切看起來都和任何歐洲大小城市沒什麼不同,除了無處不在的老鼠……

當年,作為港口的哈梅林因為存儲糧食的眾多倉庫而給老鼠棲身提供了條件,鼠患讓生活在這裡的人們苦不堪言,於是才引出《穿花衣的吹笛手》的故事,而如今,作為標志性符號的老鼠不僅沒有絕跡,甚至成為了城市標志,只是它不再是髒兮兮的樣子出現,而是化身為各種可愛的卡通形像,甚至,成了為人指引方向的路標。

我第一次與這樣的“老鼠”相遇,是在通往老城的過街通道裡,當我正不知選擇哪一個出口時,看到地面上有一只老鼠的圖案,長長的尾巴以及和肥胖身軀不成比例的小小頭顱,簡單的線條被白色填充,不能再簡單的圖案勾勒出一個趴在地下的老鼠,而順著它頭的方向看去,同樣的圖案一直向一個方向延伸到台階以及路面上,“跟著老鼠就能進城”,我立即領會到了設計者的用心,腳踩著老鼠,順利進入老城。

地面上的老鼠為人們指引方向,讓我不用看地圖就可以沿著老城逛上一整圈,而路旁隨時出現的各種老鼠形像,則為這個童話色彩濃郁的城市繼續增添童趣:路兩旁的建築有幾百年歷史,但由於剛剛進行過外部的粉刷與修葺,所以絲毫看不出斑駁,就在某個有精美雕花窗的二層窗口,一只個頭比人還大的灰色毛絨老鼠赫然坐在那裡,它雙腳垂在半空中,咧著嘴、笑呵呵地朝下看著那些停下來仰頭張望它的過路人;這些房子的一層大多都是各種店鋪,櫥窗中同樣隨處可見老鼠形像,被卡通化後的它們不再惹人厭惡,不僅可愛好看,有的甚至好吃:一家餅干店的櫥窗被一爐剛剛出爐的老鼠形狀餅干占滿,我剛一推開門,就被撲鼻而來的香味所俘虜,在店主人的熱情推介下東嘗西買,熱騰騰的餅干麥香撲鼻、帶手工巧克力糖衣的則香甜得讓人充滿幸福感。

百年傳統,周末說書

除了老鼠,《穿花衣的吹笛手》中的另一位主角吹笛手則顯得神秘許多,不仔細尋找並不容易發現,這位能用迷幻的笛聲消滅整個城市的老鼠,同樣能用笛聲讓不守信用的居民孩子全部消失的家伙,一直以來是當地人嚇唬不聽話孩子的法寶,不過當地人的後代似乎與他盡棄前嫌,位於廣場上的青銅吹笛手雕像似乎是最好佐證。此外,活生生的吹笛手依然神秘地游蕩在城市中,每每出現,總會成為焦點。

在一處紅磚老房子的拱形鐵柵欄門前,這位紅色帽子上插著長長羽毛的家伙突然現身,每有人往裡走,他便放開穿著明黃色尖鞋的腳,舉著笛子邊吹邊往前走,就好像當年一樣,把我們引入有去無回的黑森林中。不過順著他的指引,我進入的是童話博物館,各種有趣的卡通形像裝滿了這個幾百年的老建築,而讓人驚訝的是,這裡還詳細記錄了當年轟動的大規模兒童失蹤事件——那是童話故事的前身,原來真有此事0中午十二點,廣場教堂前見哦1臨走的時候,他又賣弄了一次神秘,提示我下一個他現身的地點。

一個挨一個的露天咖啡館遍布哈梅林廣場的周圍,這裡不僅視野開闊,能看到廣場上的所有動靜,還是等著看鐘聲報時的好地方。整點時候,我喝光最後一口咖啡,隨人群一起站在廣場中央,昂著頭,專注地欣賞報時:教堂鐘樓裡的鐘聲此時響起,隨著節奏,鐘樓中央原本關閉的鐵門緩緩打開,一眾人偶紛紛出場,當鐘聲最盛時,出來的人物正是吹笛手。此時,剛才的懸疑解開了,原來這裡才是他向人們展示自己最特別和重要的舞台。

當整點報時結束,聚集在這裡的人們散去後,角落裡的人開始越聚越多,不過與剛才游客居多不同,這裡人都是簡單的居家打扮,拎著菜籃子、推著嬰兒車,大家很熟悉的樣子,每個人都在與中央的白頭發老者打著招呼。一陣寒暄之後,眾人安靜下來,中間的老人底氣十足地開腔了,節奏感很強的德語從他口中呼嚕呼嚕往外冒,沒一會的工夫就凝聚出一個氣常聽眾隨著他的語言時而開懷大笑,時而眉頭緊鎖,全神貫注地,就像每句話都關乎自己的命運一般。

此時,雖然一句不懂,但我也已經明白,眼前是一位說書人吶!這種職業在歐洲相當古老,沒有廣播、電視的漫長歲月裡,他們走南闖北,為無數人帶來歡樂的同時,也是各類信息的傳遞者。這樣的傳奇人物,竟然無意中讓我遇到。“老兄,他在講什麼。”“當然是《穿花衣的吹笛手》啊!這可是每周末的保留節目,百聽不厭1他小聲嘀咕完,便繼續專心聽了。沒過多久,說書結束了,大家顯然意猶未盡,七嘴八舌地與他交流著什麼,只見說書人聳聳肩,收拾收拾東西徑直離開了。

“看來要等下個周末了。他只在每個星期日才來說上一段。”剛才的年輕人跟我說完,也離開了。沒想到在這個沒有茶水、沒有驚堂木,甚至椅子都要自帶的地方,竟然有這種傳統的說書。聽旁邊的人議論說,這樣的“周末說書”傳統已經保留了一百多年,從沒有電燈的年代開始,一直到今天,很多人是聽著他的故事長大的。這樣的生活,本身不就像童話嗎?

行走者語

前往哈梅林最好先飛達法蘭克福,在機場或市區都可以很容易地租車,沿著83號公路,可以進行一次童話之旅。

在夏天自駕車旅行,可以帶上帳篷等戶外用品。德國每個城市的郊外都有給自駕者提供的汽車營地,可以接水源電源扎帳篷。是別有情趣的旅行體驗。

哈梅林老城禁制車輛通行,進入之前,有大型停車場供游客停車。


精選文章: 遊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