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味道的798 體驗當地新藝術氛圍

景點

導讀 保留著台北幾代人居住記憶的寶藏岩。圖/CFP 密密麻麻的矮房屋,狹窄得僅容一人通過;街角喝杯思想茶;廢棄的廠房又獲得新生的力量;傳統記憶被用心保藏。漫游台北這座城,穿越時光隧道體驗復古。 老區重獲藝術的新生命 不久前來北京推介台北旅游,台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局長趙心屏就說,“看上去台北是個房屋低矮陳舊的城市。”這類例子很多,在台北人文氣 ...

保留著台北幾代人居住記憶的寶藏岩。圖/CFP

密密麻麻的矮房屋,狹窄得僅容一人通過;街角喝杯思想茶;廢棄的廠房又獲得新生的力量;傳統記憶被用心保藏。漫游台北這座城,穿越時光隧道體驗復古。

老區重獲藝術的新生命

不久前來北京推介台北旅游,台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局長趙心屏就說,“看上去台北是個房屋低矮陳舊的城市。”這類例子很多,在台北人文氣息濃厚的台灣大學和台灣師範大學附近,有一片依山而建的違章建築群,如今演變成台北最具特色的國際藝術村,這就是保留著台北幾代人居住記憶的寶藏岩。這裡的形成源於幾十年前,台北因城市急速發展而出現人口激增、住宅短缺的窘況,於是以鐵皮屋、磚瓦屋等為代表的違章建築就成了台北以及台灣都市的普遍景觀。在寶岩寺附近,這個曾居住國民黨老兵的眷村,兩百多戶亂搭亂建的小屋在山坡上勾勒出錯落有致的線條。

這一區域十幾年前納入台北“城市更新”(相當於大陸地區的“舊城改造”),引入了不少裝置藝術項目,使它從一個破敗的舊區變成了景點,《紐約時報》就將寶藏岩納入台北最具特色的景點之一,與台北101大樓齊名。龍應台這樣評價寶藏岩:“將來的台北人會到寶藏岩踏青,在瀕水的草地上攤開毛毯,和家人吃帶來的三明治,然後去看年輕的藝術家在那極端簡樸的環境中創作,窗上門上掛著他們的作品。”

著名詞人方文山推薦的是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這本來是座建於日本殖民時期的啤酒廠,這個區域曾閑置十多年,經過整修,現在是創意文化園區。”有裝置藝術區、二手市集、劇場與音樂演出,重新釀出一段藝術新生命。方文山覺得這裡從感官上來說,“有點縮小的798的感覺,但體現的是台北味道”。

喝杯“思想茶”

如果你想喝杯“思想茶”,距離台灣大學新生南路側門不遠,有紫藤廬,這裡原來是日本殖民時期台灣總督府高等官舍,50年代成為以台大為中心的自由主義學者聚會場所,是許多知識分子的自由空間。70年代成為許多藝術家的聚會之地,也是不少文人記憶中的棲息地。現在改為茶館,是台灣第一家具有藝文沙龍色彩的人文茶館,這裡經常以茶為媒介,舉行各種藝術互動。

如果想體驗台北當地新藝術氛圍,還可以走到中山北路。美援時期的大使館,現在是以電影空間為主的光點台北,小巧的電影院每天播放各種獨立及非主流電影,成為台灣文藝青年的心頭好。

從光點台北步行十多分鐘,就到了台北當代藝術館,這裡原本是殖民時期日本人就讀的學校,現在蛻變為台北當代藝術館,彙集當代前衛藝術,這棟兩層建築以紅磚外牆和黑瓦斜屋頂為主體,這裡經常有各種精彩的展覽。

線路推薦

藝術美感藝游趣:台北當代藝術館——光點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故事館

西區台北玩韻味:捷運西門站——西門紅樓——中山堂——林柳新紀念偶戲博物館

藝文景點趴趴GO: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紫藤廬——寶藏岩——台北探索館

(台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推薦)

TIPS

自即日起至8月26日在台北市剝皮寮歷史街區(艋舺老街,是清代保留下來的歷史街區)推出“妙手回春-從傳統到現代的文物修復特展”,介紹傳統與現代的文物修復技術,並於展覽期間辦理三場教育推廣活動。 采寫/新京報記者 曹燕


精選文章: 景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