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9日發掘現常 記者 張遠 攝

圖為出土的陶俑。 記者 張遠 攝
中新網西安6月9日電(記者 冽瑋)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跡”的秦始皇兵馬俑一號坑9日公布第三次考古發掘成果,截至2012年5月,出土小件器物包括車馬器、兵器、生產工具等類型共計310余件(組);揭露陶馬3組12匹,陶俑編號120余件;清理戰車2乘、戰鼓2處、兵器柲10處、弓弩箭菔12處、漆盾1處、另有建築材料朽跡如木、席、夯窩等痕跡多處。
氣勢恢弘的秦始皇陵及兵馬俑,被認為是世界考古史上最偉大的發現之一。2009年6月13日,秦兵馬俑一號坑在沉寂了20多年後,開始了第三次發掘。
執行領隊許衛紅介紹,經過3年的發掘清理,在陶俑編號120余件中,共清理出土102件陶俑,可進行修復的60余件。其中有8件為軍吏俑,內含一件穿著魚鱗甲的“將軍俑”。“雖然兵馬俑個體都是破碎的狀態,但是部分新出的彩繪等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其中頭部的彩繪最為傳神,衣服上殘留的彩繪最多。”
許衛紅說,所見陶俑均梳扁髻,均有彩繪,俑面有粉白、粉紅與灰白等色。俑體倒塌的方向、面向均無明顯規律,有的陶俑之間上下疊壓,殘片四處散落,尚難確定具體歸屬,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俑體數量不是十分確切。
此外,保存完整的秦朝弓箭弩韜和罕見的漆鼓鼓面,以及2000多年前的“車載整理箱”--- 篋和“秦朝車兵擋箭牌”---皮質漆盾的發現,將秦代的軍旅生活逐一還原。
許衛紅表示,此次發掘工作中注意細節材料的提取,收集到許多紡織方面的材料,通過漆鼓鼓環內織物的現場清理和顯微拍照,初步統計到了不同用途織物的經緯數,並提取樣品備檢。她認為,在陝西考古發掘中,能夠保存下來的紡織品文物非常少。這些材料的發現對考古界來說是很震撼的,尤其對研究秦代紡織史彌足珍貴。
她還舉例說,經過多部門的檢測,現場發現的兩乘戰車上的木制部件,車軸、車轅等所采用的木料都不一樣,有榆木、桑木、櫟木等,充分證明中國古代工匠的智慧。
據悉,預計2-3年之後第三次發掘可完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