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的銅鏡上刻有文字。
手鐲、銀簪、銀梳子、銅錢……當考古人員剝開污泥,一件件造型精美的飾品露出本來面貌,至此,埋藏在合肥鬧市地下的北宋古墓,經過考古人員幾天的搶救性發掘清理,終於揭開神秘面紗。
“工地的負責人文物保護意識很強,當時挖掘機在取土的時候,工人們發現挖出很多青磚,懷疑是挖到了古墓葬後就立即停工了。”合肥市文物管理處路文舉副處長介紹,發現古墓的地方位於合肥曙光路和青弋江路附近的一個工地上,他們得到消息後立即組織人員進行了搶救性發掘。經過考古人員幾天的考古發掘,昨天上午終於將出土的文物清洗、整理完畢。
“從發掘的情況來看,這個墓葬保存得非常完整,屬於北宋時期。共出土了一面銅鏡、一對手鐲、兩個瓷粉盒、6支銀簪、一把銀梳、一把木梳、兩個陶壺和50枚銅錢。”路文舉告訴記者,墓主人應該是女性,這麼多的女性陪葬品可以看出墓主人家境還是很殷實的,可以說是個大戶人家。
昨天上午,在考古人員整理出土文物的現場,記者看到工作人員正在將文物一一進行清洗編號。由於年代久遠,很多文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腐蝕,出土的銀飾已經炭化發黑。在一面出土的銅鏡上,還刻有“千秋萬歲”的字樣,而其中一個出土的瓷粉盒底部還刻著一個“張”字。“這個‘張’字,應該是做瓷粉盒的商家留下的印記,就像現在商品的商標一樣。”路文舉說。
“整個墓葬的造型是很普通的船型磚室墓,和合肥周邊發現的北宋時期墓葬形制一樣,惟一不同的是,墓葬裡面還放置了一個楠木的棺材,經過了千年歷史仍然不朽,保存得非常完好,很難得。”路文舉告訴記者,棺材是用整塊楠木做成的,其中最寬的楠木有一米左右,厚度有十幾公分,這在合肥地區發現的北宋時期墓葬中還是很罕見的,對研究北宋時期合肥地區的喪葬制度以及社會經濟發展狀況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價值,目前文物部門已經將棺木妥善保存。(王從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