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的最北端,黑龍江省漠河縣的北極村,有一個國家氣像觀測站。由於氣候原因,這裡每年平均氣溫在零攝氏度以下的月份達8個月之久。
這裡是中國最北端——黑龍江省漠河縣北極村。這裡屬於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局部氣候差異顯著,是全國氣溫最低縣份。年平均氣溫-3.8℃,極端最低氣溫-52.3℃,極端最高氣溫39.3℃。主要氣像災害有大風、干旱、雷暴、冰雹、寒潮、暴雪、嚴寒,氣像衍生災害有森林火災、凌汛。
然而就在祖國的最北端,在天氣最為寒冷的地方,我們最基層的氣像人——氣像觀測員,卻在他們平凡的崗位上,克服著艱苦的生活條件,默默無聞、任勞任怨的堅守著自己的崗位。
最早的氣像站建站時,站上只有兩人,住的是簡易的辦公用房。夏季天氣炎熱,室內就像一個蒸鍋,無處躲藏。冬天天氣寒冷,室內又像一個冰窖,任憑怎樣的燒火取暖,都不見起色。如今的氣像站條件有了很大改善,但由於艱苦的氣候條件,寒冷的冬季到來之時,依然是站上職工最難度過的時期。天氣最冷時,即使穿著皮襖、氈靴,戴著大皮帽子,出屋觀測時,也會被刺骨的寒風打個透心涼。
從1957年建站至今,先後有近百人在這個被稱為“高寒禁區”的氣像站工作過。這些默默無聞的氣像工作者,獻身邊疆、艱苦創業、任勞任怨、無私奉獻,在艱苦的環境中,撐起一片藍天。

1957年建站之初,站上只有兩名工作人員,住的是簡易的辦公用房。夏天熱得像蒸鍋,冬天冷得像冰窖。

如今的氣像站,室內條件有了很大改善,卻依然要承受艱苦的氣候條件。冬天最冷時出去觀測,無論穿什麼都能凍透。

這是一幅資料圖片,照片上的觀測場上鋪滿積雪。聽站上的觀測員講,最冷的時候,穿什麼都能凍透。

這些專業的數據資料,只有專業的氣像人才能讀懂。在這個觀測小站平凡的崗位上,他們獻身邊疆、任勞任怨。



除了一天三次的觀測任務,這裡的觀測員就是要保證站上所有的觀測資料運行正常。我們了解到,由於冬天室內外溫差太大,馮站長的牙齒已經由32顆掉得只剩下了10顆。

辦公大廳牆上的氣候概況再一次強調了這裡氣候條件的惡劣。這裡,曾經-52.3℃。

然而,這依然不能摧垮漠河氣像人戰嚴寒、顧大局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和扎根邊疆的奉獻精神。

50多年來,漠河氣像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不能忘卻的是最北氣像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