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洲人開辟新航路尋找香料,哥倫布駕帆遠航找尋新大陸,美國人西移開采金礦石油,這一系列的冒險史無一不是為了資源。而今的人們則是將手伸向了更遠的太空。
如果把宇宙的資源比作是一個大型超市的話,地球所占的分量只能算是面包屑的大校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曾估計,如果將在小行星帶內的小行星上蘊藏的礦產財富,平均分給地球上的60億人口,每人可分得1000億美元以上。
最近,美國的一群富有冒險精神的技術型富翁成立了一家名為“行星資源”的公司,准備派機器人勘探小行星,一方面進行太空探索,另一方面開采行星的礦物資源。
“行星資源”公司在太空主要是尋兩類寶,一類是非常貴重的鉑族金屬,常用於醫療器械、再生能源產品、淨化器的制造;另一類則是水,把它分解為液態氧和液態氫,用作太空飛行器的燃料。
單就鉑金來說,每磅售價就高達2.3萬美元左右,幾乎與黃金持平。只要開采一個直徑約為半英裡的小行星的最上面幾英尺,就可以生產出大約130噸的鉑金,價值約60億美元。
而看起來稀松平常的水資源,到了太空比石油資源還要寶貴。飛行器在往返太空時,如果每次都要返回地球來加注燃料的話,成本就會成倍增加。因此,尋找有水的小行星是太空探索的第一步。
繼“行星資源”之後,一家名為“行星排名”的網站對已知的58萬顆小行星進行了價值評估。其中估價最高的是“241日耳曼尼亞”,上面的礦產資源價值高達95.8萬億美元,比2011年的全球生產總值70萬億還高。
除了行星資源外,充沛的太陽能資源也是一大筆“黃金”。英國科學家目前正在研發一系列的太空平台,用於安裝太陽能電池板。因為沒有雲和灰塵的阻擋,太陽能電池板就能夜以繼日地產生電能,通過激光或微波輻射傳送到地面接收站。
然而對太空資源單純的拿來主義,還是不能滿足人類越來越大的胃口。科學家們也在利用太空環境來培育地球上的稀有資源。例如沸石,它是一種多孔材料,被廣泛應用在石油催化的過程中。地面生長的沸石結晶只有幾微米,而太空生長的結晶就可以達到毫米,這種培育方式具有重要的商業價值前景。
著名天體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說過,我們人類只有到太空開拓殖民地,才有繼續存活下去的可能。在這輪新的太空尋“金”熱中,浩瀚的宇宙對人類而言已經不再是“未知”的像征,而成為了“財富”的新代名詞。
.icon_sina, .icon_msn, .icon_fx, .icon_qzone, .icon_renren{background:url(http://i3.sinaimg.cn/dy/deco/2012/0509/icon_4.png) no-repeat 0 0;display: inline-block;vertical-align: middle;width:24px;height:24px;margin-right:8px;margin-top:-4px;} .icon_qzone {background-position: 0 -50px;} .icon_renren {background-position: 0 -100px;} .icon_fx {background-position: 0 -150px;} .icon_msn {background-position: 0 -200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