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衛星照:尼泊爾山體滑坡和洪水

自然地理

導讀 2012年5月6日拍攝 2012年4月20日拍攝 5月25日消息 美國宇航局地球觀測站今日公布了一張衛星照片,展示了尼泊爾塞提河流域發生山體滑坡和洪水前後的景像。 2012年5月5日,尼泊爾塞提河(Seti River)洪水暴漲,大水衝破河堤,卷走了沿河兩岸的行人,並毀壞了一些建築物。同一天,與尼泊爾相隔半個地球的哥倫比亞大學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站(LDEO)檢測到塞提河源頭由於發生 ...

2012年5月6日拍攝

2012年4月20日拍攝

5月25日消息 美國宇航局地球觀測站今日公布了一張衛星照片,展示了尼泊爾塞提河流域發生山體滑坡和洪水前後的景像。

2012年5月5日,尼泊爾塞提河(Seti River)洪水暴漲,大水衝破河堤,卷走了沿河兩岸的行人,並毀壞了一些建築物。同一天,與尼泊爾相隔半個地球的哥倫比亞大學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站(LDEO)檢測到塞提河源頭由於發生山體滑坡而引發的一次小地震。

上面的這兩幅自然色照片由美國地球資源衛星7號(Landsat 7)分別於2012年5月6日和4月20日拍攝,顯示了同一地區在發生山體滑坡和洪水前後的不同景像。照片中的對角線代表衛星故障造成的數據缺失。

塞提河發源於一個積雪稀少的山谷,四周被峭壁和冰川覆蓋的山脈包圍。這次山體大滑坡發生7525米高的安納普爾納IV峰(Annapurna IV)上。這兩幅照片之間最明顯的差異是塞提河河東巨大的泥色岩屑帶。

駐LDEO的科學家科林·斯塔克(Colin Stark)和他的同事根據觀測站數據和衛星圖像對尼泊爾的這次山體滑坡進行研究後推測了這次事件的發生過程:大約​​2200萬立方米的岩石從安納普爾納IV峰上崩裂、下滑。崩裂的岩石在下滑過程引發了更多的岩崩,並產生大量的泥石流。滑坡的岩石中有一些遺落在較平緩的斜坡上,但它們又繼續移動,落入幾個陡峭的峽谷。(思北)


精選文章: 自然地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