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63.8”特大暴雨的回顧與啟示

環境保護

導讀一、雨勢過程 45年前的8月上旬,北京城郊發生一場罕見的特大暴雨,受較強西南低窩氣流影響,暖濕氣團沿太行山東側,一路向北席卷河南、河北。8月1日大雨從淮河上游地區移至海河流域,暴雨主要路徑由河南省南陽經許昌,到河北省邯鄲、獐麼24小時降雨量達到950mm。雨帶以每天93公裡的速度緩慢移動到石家莊地區時,氣流勢力有所減弱。8月6日,北邊突然灌進一股冷空氣 ...

一、雨勢過程

45年前的8月上旬,北京城郊發生一場罕見的特大暴雨,受較強西南低窩氣流影響,暖濕氣團沿太行山東側,一路向北席卷河南、河北。8月1日大雨從淮河上游地區移至海河流域,暴雨主要路徑由河南省南陽經許昌,到河北省邯鄲、獐麼24小時降雨量達到950mm。雨帶以每天93公裡的速度緩慢移動到石家莊地區時,氣流勢力有所減弱。8月6日,北邊突然灌進一股冷空氣,冷熱氣流劇烈作用,原有西南低渦的北部又新生出一個西南低渦,氣流洶洶地向北京方向撲來。7日河北司倉24小時降雨量達760mm,8日這股氣流到達北京。在這之前8月2日,北京房山地區開始下雨,4日北京城西部下了一場雨,海澱、西城區日降雨量超過100mm,7日昌平王家園24小時降雨量325mm。8日早,北京城區開始下雨,到下午6時,德勝門松林閘降雨量達50mm,傍晚入夜雨量驟然加大,到夜裡24時,降雨量已超過100mm,雨勢繼續增大,瓢潑大雨下了一夜,到9日早8時,暴雨中心在來廣營,24小時降雨量達到464mm,超過北京市年平均降雨量的三分之二。

這場暴雨的特點是範圍廣、強度大、持續時間長。暴雨中心又出現在京城東北郊,且夜雷雨(京城大暴雨多發生在夜間)。

整個暴雨分布範圍:北京昌平沙河以北,東至朝陽沙子營、樓梓莊,西及南部包括整個城區,面積達900多平方公裡,24小時降雨量大於300mm;北至昌平山前地帶,東至順義城關,西至石景山,南至大興黃村,面積超過2400平方公裡,24小時降雨量大於200mm;城市西部、北部山區,雨量偏少,約為50~100mm,城市東部通縣及其以東地區,雨量更少,只有50mm。這場比北京地區局部曾發生過的四次特大暴雨(“56.8.”西部山區的王平口、“.59.8”房山地區的葫蘆垡、“72.7”北部山區的棗樹林,“76.7”密雲山區的田莊)範圍都廣,其雨區分別超過四次特大暴雨的1~3倍。

這場暴雨主要降在京城近郊居民稠密區,雨量強度大。以松林閘雨型分析(24小時降雨量325mm),4小時降雨量為141mm,這一時段內降雨是城市河道最大造峰時段,而對城市上游郊區河道影響較大的則是6小時降雨量187mm,對城區河道排水極為不利。

二、水災情況

“63.8”暴雨由於集中降在京城北部、東北部及城區,按城郊四條河系分布:城區和清河流域平均降雨為300mm,壩河流域平均降雨為350mm,通惠河流域平均降雨為290mm,涼水河流域平均降雨為250mm。雨勢越往西越減弱,城市上游西郊南旱河流域平均降雨為250mm,三家店地區為112mm.。加之受前期(8月4日)降雨影響,地面入滲少,徑流量大增,加重了城郊河道排水負擔,致使市區各河湖洪水猛漲,均發生有記錄以來的最大洪流量,據實測洪水痕跡計算分析,各河的洪峰流量分別為:清河沙子營320m3/s,壩河出口384 m3/s、通惠河樂家花園243 m3/s、蓮花河萬泉寺53.4 m3/s、涼水河大佟橋123.0 m3/s、永引渠五孔橋53.0 m3/s、長河三岔口25.0 m3/s、北東護城河建國門99.0 m3/s、前三門護城河車站木橋(崇文門東)100.0 m3/s、西護城河復興門37.3 m3/s、南護城河左安門52.6 m3/s。城郊河道普遍漫溢,溫榆河泛濫。

清河水系 支流萬泉河、小月河,清河全線漫溢,清河鎮3個毛紡廠及粉絲廠,因清河漫溢,使部分廠區和職工宿舍被淹,最低處水深達1.2米。清河北岸北京市敬老院被洪水包圍,清河上游北大、清華、體育學院均淹水。清河鎮以東6個村莊被洪水圍困。

壩河水系 北小河全線漫溢,位於壩河下游的樓梓莊地區,是朝陽區排水的下梢,地勢低窪,有5個村莊和一個農場全部被洪水圍困,交通斷絕,是受災最嚴重的地區。解放軍空軍某部派飛機裝有1200多公斤的熟食和藥品,投向樓梓莊地區,又用船把物資分發到周圍的村莊。

涼水河水系 新開渠、水衙溝、豐草河等全線漫溢,由西向東南經馬連道地區至右安門西,東西寬約兩公裡,積水深超過半米。市商業局所屬馬連道倉庫是北京市副食品重要儲存地,全部被洪水圍困。涼水河大佟橋以上漫溢,萬泉寺、祖家莊一帶,一片汪洋,水深半米以上,有的農戶大水漫炕,繼“59年大水”後,再次遭到洪水襲擊。

通惠河水系 長河從白石橋至西直門北普遍漫溢,北京動物園被淹,園內水沒膝蓋,獸舍進水,動物在水裡游。城區護城河在右安門、左安門、東直門北、東便門等地段險情嚴重,處於即將潰堤決口的狀態。馬路上多處下水道檢查井鐵蓋被倒灌洪水頂開湧水。城區主要干道如西長安街、新華門前、永定門內大街、朝陽門內大街、新街口南大街、御河路、交道口、王府井南口、廣渠門內大街等,積水深達0.3~1.5米,持續時間3~16小時。市內公交車輛基本上陷於癱瘓,無軌電車停駛近一天,市內56條公交線路,全部停駛和分段停駛的有36條。市區對外的12條放射公路,由於橋梁衝毀(29座)或漫水(88座)有9條中斷行駛。京廣、京包、豐沙、京承等鐵路干線及一些單位專用線,橋涵或路基被衝毀(82處),中斷通車時間21.09小時。通惠河高碑店以上洪水距東郊熱電廠取水泵房不到半米,情況十分危急,下游八裡橋一帶洪水上岸。

據不完全統計,由於河道漫溢,下水道排水不暢,城區和近郊區淹水面積202平方公裡(其中舊城區及關廂為6.3平方公裡)總淹水地點共398處(其中舊城區186處),水深在0.5米以上的有263處(其中舊城區124處)。造成災害:市區範圍內295個受損工廠中有85個全部停產,186個部分停產。工業全部損失約有1000萬元以上。市商業局的870噸煤末、4000公斤劈柴;市供銷合作社的9000公斤冬瓜、茄子等及100公斤雞蛋被衝宴,北京城大街小巷漂西瓜。全市受淹農田近百萬畝,其中有半數成災,有69個村莊被洪水圍困,967戶人家被迫遷移避險,倒塌房屋1.84萬間。僅城近郊區影響居民正常生活8067戶,約1.14萬居民。全市死亡35人。

三、幾點啟示

大水後的1964年,市規劃部門提出“北京市區防洪排水規劃”。此後,對北京所有河道按城市河道防洪排水標准,大規模地進行了徹底整治。40多年過去了,目前受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自上世紀末,北京持續干旱少雨,成了一個嚴重缺水的城市。但並不意味北京不會再遇大暴雨。類似“63.8”特大暴雨每年都有百分之一的幾率遇到。如今回顧“63.8” 大水,面對當前的北京城,有哪些啟示?

啟示(一) 切實喚起全社會的水患意識。

北京多年沒來大水,整整一代人沒見過大水。用水不想著排水,建設不考慮防洪,人為損毀防洪設施屢見不鮮,水患意識淡保麻痹思想,僥幸心理嚴重。“63.8”大水洪災,提醒我們,災害不僅會對人民生命財產造成損失,而且會對整個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災難。據《中國救荒史》對中國歷史自然災害統計數據表明,水災發生頻次據歷史災害之首。在中國各種自然災害發生幾率中,以水、旱災害最為嚴重。中國古語雲:“欲治其國者,治水”。水、旱災害在自然災害中及在人為災害中的科學地位,是一切水利工作者必須首先弄清的問題。目前,世界性氣候異常活躍,突發性災害日益加劇。北京又是我國北方多暴雨地區之一,對此我們應該有清醒的認識和足夠的估計。

啟示(二) 解決減少洪(瀝)澇災害的途徑。

為什麼“63.8”大水北京市區由北到南、從西到東的大小河流普遍漫溢、泛濫成災,形成嚴重內澇。其根本原因,北京市一座內陸大城市,不臨江靠海,雖然沒有江河洪水的直接威脅,但排除洪澇十分困難。城郊四條主要排水河道——清河、壩河、通惠河、涼水河,都要東流20~50公裡,才能排入溫榆河——北運河,行洪排水不通暢。另外,城區護城河分布呈河網狀,每條護城河的上下游布滿下水道干線,河道水位常年高,下水道出口多被淹沒,行洪排水制約受阻,相互頂托。加之多數下水道干線、暗溝設計排洪標准低,每遇暴雨極易形成瀝澇災害,時常小(陣)雨小災,大雨大災。為此,應管理好“三塊水”,即山洪客水、下水道徑流及河湖蓄水。

啟示(三) 預測再遇“63.8”大水災害程度。

雖然北京城郊河道均按規劃防洪標准,徹底進行整治改造,包括1964年後制定的“城區洪水調度方案”都均未經過特大洪水考驗。40多年來,北京城的建設規模發生了很大變化,城市下墊面調條件較1963年發生了更大的變化。尤其是如今北京市的社會經濟資產總值,遠非昔日可比。為此,市規劃、市水務部門應按照“63.8”雨型,以暴雨中心仍在來廣營和用“暴雨移植法”將暴雨中心移植城中心區通惠河流域兩種模式,再次(1976年時有關部門做過)測算、預估北京城郊河湖水情、災情的可能程度。做到心中有數,未雨綢繆,提早采取預防措施,確保京城安全。

啟示(四) 轉變觀念,實現洪水的科學管理。

北京不僅排除洪澇十分困難,同時又是個資源型嚴重缺水的城市。因此,面臨著如何對待洪水的問題,展望21世紀,為確保水利可持續發展,須轉變防洪減災治水思路,實現洪水的科學管理,即在消除洪水可能造成的災害的同時,最大限度地實現對洪水的有效利用,而不是直接考慮泄洪,白白流入大海。可修建合適的排洪溝和分洪區以及上游蓄水等方法來分散洪水。如在郊區河流附近建滯洪區、入滲濕地;恢復開挖高水湖、養水湖,在南、北旱河出口修建節制閘,,把西山(香山、臥佛寺)一帶洪水留住;在城區立交橋四周綠地修建儲水池,把立交橋下雨洪存祝城市內大型建築區應附設雨洪徑流調蓄池,屋頂雨水經收集過濾後灌注地下,建下沉式綠地,停車嘗廣嘗人行道、住宅社區、機關單位院內道路應鋪設透水路面。即把洪水有效利用起來,又能減輕城市排洪除澇負擔。

作 者:李裕宏(北京水利學會)


精選文章: 環境保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