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公主與一條路的故事,從少女公主到松贊干布新娘,再從王妃到綠度母,角色變化勾勒出人生的軌跡,而這一切都契合著那條和親之路。路與人完美結合,或許可以說,世界上沒有一條路像文成公主進藏之路一樣留下這麼多的傳說與痕跡。

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像
大唐吐蕃
回溯時光已在千年前,歷經幾多甲子與饒炯的輪回,歷史化為青冊待人翻閱。一條古道,連接長安和邏些(今拉薩),雖有上千使者東來西往,卻因一女千古流芳。
梳妝明月下,絲柳輕搖月影。那一刻,不管文成公主編織著怎樣的春思與愛情夢想,都淹沒在一場名曰政治聯姻的和親中。“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赴雪域邊陲,華蓋之下,眾人簇擁中,一個女子的悲歡、離合、憂慮與遐思,又有誰顧及些許?

和親線路圖
和親之路漫漫其修遠,長安、赤嶺、柏海、合川驛、邏些,身為帝王女,這一次注定而又偶然的婚姻遠行,讓她身兼新娘、大唐使者、文化傳播者等數職,對愛情與婚姻的憧憬間雜在和親這一歷史大事件中,讓唐蕃古道有了新的傳奇與定義。
僅憑這一點,就足以成為傳奇。
祿東贊輕輕一拽,文成公主羞答答地登場了。
著宮女裝扮百人齊列宮廷之外,來自天竺、仲格薩爾、大食和吐蕃等地的求婚使者們一一詳看。這是最後一試——辨認公主。
其他使者拽貌美、衣著高貴者出,皆喜為辨得公主。唯吐蕃使者祿東贊不急不躁,於旁靜觀,待他人選畢,用箭稍卷住公主衣領引之,此時公主轉過身來,於是溢出了青蓮花之香氣。
在歷史記載中,文成公主被吐蕃大臣一拽而羞答答地登場了,也給這個“點秋香”式求婚畫上了一個小結。
六難使者的各種難題把其他使者難為得如火上的螞蟻,把吐蕃使者的聰明與智慧展露得淋漓盡致,求婚的過程一波三折,波波出奇,當被祿東贊一一化解於無形,戲劇衝突和高潮的迭起就如此這般堂而皇之地被歷史書寫演繹著。

有關和親的畫像
至於文成公主的這一轉身是喜是泣,《賢者喜宴》言之為“喜”,《西藏王統記》記載為“泣”,不管為何,可以肯定那一刻文成公主的內心一定非常復雜。
翻越漢文史籍,詳看閻立本《步輦圖》,感覺歷史書寫的惜墨如金早把文成公主讓位於王朝的政治。來自各個地方的這麼多的使者,都是一方諸侯自然不用管門當戶對,但郎才女貌的要求應該是有的。可文成公主帝女初長成,早已被植入王朝政治,想挑一挑就難了。
文成公主的最大資本此時不是美貌、智慧、才學或者修養,而是大唐。中原大國的地位與尊嚴凌駕於一切,初來求婚者只求公主,不求文成。大唐嫁女,落於文成之上,歷史的注定與巧合給後人留下一個無限的想像空間,也為後世留下一段傳奇。
每一個女孩在豆蔻年華,情竇初開的年紀都對愛情充滿美好的想像,文成公主也是其中的一個。幸虧是文成公主,她把對愛情的追求與大的歷史進程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當弱小的女子身旁伴著文人墨客、樂師隊伍、農技人員和攜帶豐盛嫁妝、書籍、樂器、絹帛和糧食種子的駝隊走出長安的那一刻,在傷心離別、前路不知何為而踏上那條叫唐蕃之路的艱難行程時,屬於文成公主的人生之旅才真正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