蕩秋千滾油桶 攝影師揭秘贊比亞太空計劃

人文地理

導讀 航空夢想照進贊比亞男子的眼中。 孤獨站立在草地中的廢棄“太空艙”。 一名贊比亞青年坐在太空項目“控制間”裡。 一名身穿“宇航員制服”的贊比亞男子站在廢墟前。 擁抱大像的贊比亞“宇航員”。 贊比亞教師柯洛索成立的“太空訓練中心”。 贊比亞太空計劃志願者身穿全套“宇航服”,行走在蘆葦之中。 20世紀60年代,航天大國美國和蘇聯間的太空 ...

航空夢想照進贊比亞男子的眼中。

孤獨站立在草地中的廢棄“太空艙”。

一名贊比亞青年坐在太空項目“控制間”裡。

一名身穿“宇航員制服”的贊比亞男子站在廢墟前。

擁抱大像的贊比亞“宇航員”。

贊比亞教師柯洛索成立的“太空訓練中心”。

贊比亞太空計劃志願者身穿全套“宇航服”,行走在蘆葦之中。

20世紀60年代,航天大國美國和蘇聯間的太空軍備競賽正進行得如火如荼。非洲國家贊比亞當時也曾出現了這麼一批人,他們無比渴望擁抱太空,卻完全不具備實現這一夢想的實力。日前,西班牙攝影師克裡斯蒂娜·德·米多出版了一本名為《非洲航天員》的圖集,以擺拍的方式重述了這段令人哭笑不得的歷史。

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27日報道,1964年贊比亞一位自然學科的老師愛德華·馬庫卡·柯洛索宣布,他完成了一項國家太空計劃,並聲稱自己可以發射一枚火箭,把12名航天員和10只貓送上火星,在太空競賽中擊敗美國和蘇聯。

柯洛索當時在距首都盧薩卡7英裡(約為11公裡)的地方成立了一個“太空訓練中心”,在那裡給志願者們穿上不知從哪裡搞來的英軍制服與頭盔,然後讓他們輪流爬進大油桶,從崎嶇的山坡上輪番滾下去。除此以外,另一項訓練內容則是通過蕩秋千來模擬失重狀態。據柯洛索介紹,這些練習可以幫助航天員適應在太空中的失重狀態。

據悉,柯洛索還曾寫信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要求對方給予700萬英鎊(約合7122萬人民幣)的資金援助,以便實現他的太空計劃。與此同時,柯洛索還游說當地的傳教士們,在火星上碰到當地原住民時,倘若對方不願意就不要強迫他們信奉基督教。

這一“轟轟烈烈”的籌備工作最終的結局是,不僅教科文組織的錢沒有撥下來,更糟的是,志願者中一名年僅17歲的女性“准航天員”懷孕了,被她的父母帶走了。

在此圖集中,這個非洲國度奇妙艷麗的色彩無處不在。盡管宏大的太空計劃未能實現,但這些心懷夢想的人們也有著可愛的一面。讓我們一起來領略這一從未讓任何太空飛行器成功起飛的贊比亞“太空計劃”吧。


精選文章: 人文地理

評論